今年,北京7部门联合发布了加快推进安宁疗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到2025年,每区至少要设立1所安宁疗护中心,全市提供安宁疗护的床位不少于1800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普遍提供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老年人安宁疗护服务需求将得到基本满足。
近年来,能够帮助疾病终末期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离世的安宁疗护服务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家庭的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启动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安宁疗护试点已覆盖185个市(区)。医疗机构从事安宁疗护应符合多项基本要求北京市是国家第一批安宁疗护试点地区。
安宁疗护,是指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我国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日前已在北京、浙江、湖南三省份,以及天津市南开区等61个市(区)展开,至此,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已覆盖185个市(区)。
当生命走到最后,该怎么说再见?面对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等方面照料和人文关怀的安宁疗护,患者和家属往往持不同意见,安宁疗护的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需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安宁疗护学科、安宁疗护人才培养机制也需进一步完善。
6月3日,2023安宁的艺术·康健分会场“社区照顾一体化下的生命教育与安宁疗护”学术研讨活动在徐汇区康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康健新村街道承办,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办。
今年5月初,88岁的王阳在ICU治疗了一个多月后,只能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体征。王阳的儿女们渐渐接受了父亲再也无法好转的现实后,将王阳转院到北京市海淀医院安宁疗护科(以下简称“海医安宁”)。入院两个半小时后,王阳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
每年十月份第二个星期六是“世界安宁疗护日”。 10月12日晚,上海标志性建筑——环球港将为安宁疗护工作者亮灯致敬。在今天进行的长三角地区2024年世界安宁疗护日主题活动上,记者了解到,全市共设有261家安宁疗护机构,全覆盖分布全市2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3家综合性医院。
安宁疗护关注生命最后一公里的质量和尊严!上海市举办的长三角地区促进安宁疗护服务规范发展研讨会上,国家卫健委老龄司及“三省一市”卫健委共同启动长三角地区安宁疗护工作联盟,“三省一市”安宁疗护服务管理(指导)中心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安宁疗护工作联盟备忘录》。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苏璐萍 “医生,她说还是疼,您能不能再去看看?” “好的,现在就过去。” 10月11日晚,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姑息科,平均8—15分钟,值班医生郑军霞就会被患者家属呼叫一次。2014年入职至今,她已习惯了这样的节奏。
当患者不幸罹患严重疾病面临死亡时,是选择一味延长生命的长度,还是提高生命的品质和深度呢?特殊生日4月11日,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进了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十病区安宁疗护科。更适合的治疗,更舒适的照护“外界对安宁疗护有误解,认为我们就是放弃患者,不再治疗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关注生命最后一公里的质量和尊严,安宁疗护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需求水涨船高。今天在沪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促进安宁疗护服务规范发展研讨会暨安宁疗护工作联盟启动会”上传出消息:如今上海每10万常住人口拥有1.09个安宁疗护服务机构,数量居全国之首。
今天(12日),是“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安宁缓和医疗是指在不进行过度医疗的情况下,为生命末期患者提供全面的综合治疗和照护,帮助他们有尊严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近年来,我国推动安宁缓和医疗服务发展,全国设有安宁疗护科的医疗卫生机构超4000家。
安宁疗护是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当下,本市正持续推进安宁疗护服务工作。4月4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北京市安宁疗护服务媒体沟通会,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近期,鼓楼中医医院、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6家机构全部通过评价验收,完成首批转型建设安宁疗护中心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