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平时是活泼好动的小可爱,工作时秒变成一本正经的指路向导。它叫“么么”,是一只两岁多的拉布拉多导盲犬。最近,它在南京地铁乖巧可爱的姿态,在社交平台赢得几十万点赞。专业驯犬师 张双成:突然间就是在网络上看到自己的狗狗,而且还那么萌,就感觉挺意外的。
导盲犬是一种经过严格训练能帮助盲人出行的工作犬,被称为盲人的“第二双眼睛”。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迎来实施一周年。导盲犬是怎么工作的?我们如何关心帮助携带导盲犬的残疾人朋友,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创造“有温度”的无障碍环境?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如果说养宠物的意义之一在于陪伴,那么导盲犬的存在则更被寄托了一份责任与使命,那就是成为主人的第二双“眼睛”。截至目前,中国视障群体超过1800万,但持证上岗的导盲犬仅有200多只。在南京,就有这样4只正在“服役”的导盲犬。
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目前,中国有1780多万视障人士,导盲犬是他们出行的“眼睛”和“拐杖”。 而现实中,他们携带导盲犬出行却并不顺利,屡屡遭遇上车难、住店难等尴尬。不了解才会有误解,普及相关知识十分必要,要让更多人认识到持证上岗的导盲犬是安全的。
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路透社7月2日报道,原题:中国机器人“导盲犬”旨在提高视障人士的生活自主性在中国六足机器人“导盲犬”的上海研发团队看来,这款“导盲犬”并不像人类的传统陪伴犬那样毛茸茸的,但有朝一日它将能帮助视障人士更自主地生活。
本期我们一起走进导盲犬的世界,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导盲犬,导盲犬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帮助视障人士出行的工作犬。导盲犬温顺聪明,常见犬种有拉布拉多巡回猎犬和黄金巡回猎犬。日常生活中,导盲犬是如何成为视障人士的“眼睛”?首先,导航是导盲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截至2023年,我国有超过1700万视力障碍人士,占全国残疾人口的17%。城市中的盲道越来越多,导盲犬也开始被更多的公共场所接受,盲人的日常出行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今年7月,高德地图在北京和杭州上线了“视障导航”功能,不断扩展无障碍服务的边界。
导盲犬是经过严格训练,引导盲人安全出行,参与社会生活的服务犬。目前,我国视力残疾人共1731万人,正在服役的导盲犬不足300只。今年12月3日,正值第32个国际残疾人日,北京市导盲犬培训基地在北京农学院正式授牌,这是北京首家导盲犬培训基地,标志着北京市导盲犬培训基地建设正式启动。
来论 近日,南京的视障人士尚先生发布视频称,其带导盲犬陪同同为视障人士的女友到南京一家医院看病被保安阻拦,该视频引发热议。尚先生表示,他理解保安的行为,但希望医院能营造一个盲人可以独立看病的环境。对此,涉事保安表示,因为现场有老人被吓到,才提出让导盲犬戴上嘴套进入。
火炬传递现场(摄影: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徐彦)封面新闻记者秦怡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天,回忆起火炬传递的过程,盲人火炬手蔡琼卉仍然觉得很激动。几天前,10月19日,在杭州亚残运会的火炬传递过程中,智能导盲犬带领蔡琼卉一起传递火炬的过程,引发了社会关注。
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的训导员付明岩对在训犬“沐沐”进行训练(2021年4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新华社沈阳4月30日电(记者武江民、张博群)一辆辆汽车呼啸而过,再迈一步就是川流不息的车道,导盲犬“平安”快速侧转过身,将盲人挡在了车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