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7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百周岁庆生,保姆、学生、诗友敬话迦陵》的报道。7月6日,农历六月初一,一位经历沧桑用毕生心血传播诗词并以“自己的生活来实践自己的诗篇的”老人迎来了百岁寿辰。
2024年1月的叶嘉莹。受访者供图在晚年,叶嘉莹依旧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6点半起床继续工作。她将半生积蓄捐赠给南开大学,自己住在70平方米的住宅里,每天的伙食固定而简单。被问到“您惧怕过衰老,惧怕过死吗?”她回答道,“我是‘行乎其所当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
潮新闻记者 孙雯 章咪佳 宋浩11月24日下午,学者叶嘉莹去世,享年100岁。2018年,她宣布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1800余万元给南开大学,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当时我的同事、钱江晚报记者孙雯和章咪佳曾赶赴天津采访。今天重发这篇专访,以悼念叶嘉莹女士。
来源:海外网2024年11月24日,叶嘉莹先生去世,享年100岁。她被誉为“诗词的女儿”“穿裙子的士”。但在她自己看来,一生最重要的身份,莫过于“教诗词的老师”。有学生问,诗词究竟有何用?她毫不迟疑、朗声答复:“让人心灵不死”。
●宁稼雨“我的莲花总会凋落,可是我要把莲子留下来。”叶嘉莹先生与荷花有着极为密切的不解之缘。据叶先生自己讲,她出生于农历六月,中国传统称六月为荷月,所以她的小名就叫“小荷”。因为这个缘故,她从小就对荷花产生一种特殊的亲近和归属情感。
11月24日15时23分,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国际著名教育家、诗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交汇点讯 11月30日,天津市南开区,冬阳煦暖。当天上午,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津举行。下午,南开大学举行叶嘉莹先生追思会。这里是她教学终老的最后一站,也是后人传承与缅怀的起点。
与古诗词为伴,是件令人享受的事。在我的老师叶嘉莹眼里,“古典诗词凝聚中华文化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往往是用生命谱写诗篇、用生活实践诗篇,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力。
2024年的冬天,我们遭遇了多场猝不及防的告别。叶嘉莹、饶芃子、琼瑶的接连去世,引发人们无限哀思。我们深切哀悼她们的离世,缅怀那个充满记忆和温情的“曾经的时代”,更追忆一个时代背后隐藏的精神、道德和人文情怀。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掬水月在手古典文学研究学者、教育家、诗人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去世,享年100岁。叶嘉莹是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她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和“女先生”。
11月24日晚,南开大学发布讣告: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1月24日15时23分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惊闻噩耗,社会各界沉痛哀悼先生逝去。25日清晨,天津入冬以来第一场寒雨悄然洒落,似乎也在哀恸这位大师的离去。
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叶嘉莹先生遗体告别仪式昨天上午在天津举行。叶嘉莹先生的生前友好、学生以及追随先生的诗词爱好者等各界人士,从各地赶来送她最后一程。叶嘉莹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1月24日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7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百周岁庆生,保姆、学生、诗友敬话迦陵》的报道。西周,中华文明史上的辉煌一页,它以礼乐昌明、政通人和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