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也就是1914年铸造的银币,很多叫法,有人称为大洋,袁大头,银元。龙银等,这些都是俗称,严格来讲应该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吧,民国三年银元版本很多,基本上在正面的图案相同,但在背面图案或一些细节方面却有所不同。
普通版 2、甘肃版 3、甘肃曲笔“民”版 4、三角元版 5、“o”版 6、“o”版三角元 7、浅“o”版三角元 8、“o”版无“o” 9、“o”版小肩章 10、湖南卷发版 11、湖南长内齿版 12、湖南卷发长内齿版 13、军阀版 14、宽缘武昌版 15、天津有痣版 16、挑“华”版 17、“燕子”版 18、山东大扣版 19、云南版 20、福建版,以上就是20各版别的名称。
1914年,袁世凯让天津造币厂的意大利设计师路易乔治设计的,全名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其成份是以白银为主要原材料,含银量高达89.1%,重量约为26.6克,按照现在的国际白银价格来算一个袁大头的人民币的价格约为135元左右;
民国三年国民政府为了统一币制,解决军费开支,也为了提高袁世凯的个人政治地位而发布了《国币条例》,规定了民国三年袁大头一元银币为本位币,其标准重量为七钱二分,成色银九铜一,统一由天津造币厂铸造,并统一流通,因这些银币皆铸有袁世凯的侧身图像而得名。
如今虽然时过境迁,银元这个货币却依然有着购买力,只不过这个购买力并不是直接与商品兑换,而是需要拿到钱币收藏市场变现,沧海桑田,物是人非,银元依然坚挺的存在于现代社会,甚至被一部分人追捧,可见它的魅力与价值。
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袁大头”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严谨点说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北洋政府为了整顿币制,划一银币,于民国三年二月,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
三年袁大头是中国民国时期流通的一种货币,由北洋政府在1914年开始铸造。其背景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成为了中华民国的总统,随后在1914年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和稳定国内时局,同时发展民族经济,开始将全国的货币进行了一番统一的改造,变革成我们所提到的袁大头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