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0日讯 9月20日,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济南市委宣传部承办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整体宣推活动启动仪式在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举行。启动仪式现场,闪电新闻记者真真通过连线介绍了德州市平原县鲁望农场的高标准农田。
蒋明兰(中)和女飞手陈碧容(左一)、贺妮(左二)、姚莉丽(右二)、吴玲(右一)合影。图/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通讯员 熊文婷 胡擎宇3月1日,天门市渔薪镇董塌村,一片油菜花地上,一架无人机在金黄的花海上往复折返飞行,喷洒杀菌剂和叶面肥。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白素君 8月15日,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红旗村,村民李春丽在田间地头忙碌着。白天,她在大棚里摘番茄;傍晚,她要去其他村,用无人机给农田和果树打农药。 7月23日,李春丽正在给棉花配药。
极目新闻记者 姚岗摄影记者 萧颢假如你是在10月份收获的时节,来到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港湾村,一望无际的稻田里,却看不到农民下田种地,空中的无人机、地面的无人农机耕作着这块土地,机器自动插秧、物联网虫情监测系统等已经用在了这片智慧农场。
东南网3月7日讯(通讯员 黄言亮 林佳豪 彭浩)“惊蛰至,春耕始”。3月6日,细雨蒙蒙,在三明市将乐县黄潭镇泰村的农田里,90后姑娘王亚佩正带着村里的妇女们采收大球盖菇。她一边手脚麻利地将成熟的菌菇收入篮中,一边用流利的方言指导着大家:“注意别伤着旁边的小菇,动作轻点。
立夏时节,是育苗护秧的好时候,这时候要根据苗情根情及时开展田间管理,为接下来的插秧移栽打好基础。稻田旁放着一个“大家伙”,这是一台农用无人机,一位姑娘熟练地操作着手柄,控制无人机缓缓飞起,调整高度,在稻田上空来飞行,水剂药从飞机下方均匀地洒向田间。
封面新闻记者 李庆 王祥龙 陈光旭 冷宇5月,德阳市中江县龙台镇,1000亩高粱正在孕育。几个月之后,它们就将成熟,被送入茅台、五粮液等酒厂酿造美酒。27岁的张馨方是这片土地的管理者。一年前,她脱掉高跟鞋,从办公室走到田间,开始做一个新农人。
创业,选在田间地头京山市刘港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刘思七月,夏日的风卷着稻香,挟带着阵阵蛙声掠过山川田野,在明媚天光下,她伴随着“稻香气”从田埂小路走来。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95后“新农人”——京山市刘港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思。
早春时节,草长莺飞,江淮大地春耕春管正当时。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5岁的无人机女飞手徐娟进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节。灌水、配药、上肥、设定飞行参数,飞手徐娟和丈夫姚俊洒默契配合,一天可以完成500多亩地的打药或施肥作业。
原标题:无人机飞进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 1天半完成600亩荔枝打药在广州市增城区鸦山村,“95后”姑娘沈笑芬和合作社成员驾驶着收割机在金黄的稻田里作业。随着最后一车稻谷装车,她返回农机专业合作社,擦拭着一台台无人机的机翼。“现在要多做保养,到来年春耕就轮到无人机出场了。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冯小刚、潘珊珊 、王丛玖)在阳新县排市镇河北村,军芳家庭农场的老板李拥军的女儿李茜回乡务农后,村民们纷纷将土地托管给农场。农场配备了插秧机、拖拉机、无人机、旋耕机以及北斗智能信息终端,实现了耕、种、防、收全程无人化作业。农户们不仅省时省力,还能从中获益。
听邻居说的,免费学无人机,学会去新疆用无人机打农药,工资日结600~800元,若是不跟着工作要求交7000元学费。目前听说是要交400元,200元吃住,另外200不清楚,今天准备去看看。另外有没有人听说过这个,是不是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