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爷爷常喝的那酒叫四特酒,在那个时候非常火,很多人都得天不亮上供销社排队去买,来迟了就买不上。而真正的口粮好酒只能在市场角落艰难存活,不仅是70、80年代酒,就算是现在的酒也有很多是质量不错,但因为酒厂过于坚持性价比,放弃宣传,导致无人知晓这些酒,下面这3款也是这样,不是名气小就是被嫌弃,但是品质真的没得挑,实在可惜!
从前的车马很慢,酒也很香。“那个年代粮食少,酿酒也用不上啥好东西,但人实在,酒也香。”爷爷当年在山西插过队,山西的酒文化很浓厚,所以对酒也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每每喝酒的时候,都会讲起记忆中供销社里的那些“美酒”。
在70年代的时候,生活水平并不是很高,尤其是很多农村,生活水平还很低,农民们一年到头都舍不得吃穿,攒下钱来买粮食酿酒。那个时候,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小卖部,小卖部里面卖的主要是各种生活用品,当然也有白酒。
现在只要想喝酒,去哪里都能买得到,即使你不出门也可以,网购就能送到家,非常方便。要是放在以前,生活条件还没这么好的时候,能喝到好酒的人可不多,因为好酒是有限的,并不是说想喝就能喝上,但是那个时候的白酒不像现在白酒市场这样龙鱼混杂,那时候基本上都是用粮食纯手工制作出来的,品质上都不会差。
如今月薪3000的酒友,回到上世纪70年代,能买到什么样的白酒? 上世纪的70年代,我国的经济处在大发展时期,当时物价并不贵,人民币的购买力还是挺强的,虽然大家当时普遍工资都在几十块,只有少部分人能达到百元的工资,一个能有上千块钱那都是少之又少。
回忆人:老兵李先生。整理人:随心所欲江湖客。我是七十年代初的兵,15岁参军,喝酒抽烟都是在部队学的。抽烟部队不提倡,但是一代代传下来的。部队不许喝酒,逢年过节聚餐,每桌上一瓶葡萄酒,没什么酒精。我当兵的地方冬天夜里零下二十多度,半夜换岗一出门,冻得鼻涕眼泪往下流。
导读:70年代供销社4款“廉价酒”,100%纯粮,品质上乘,酒友的心头宝“复古”一词流行起来之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便开始走了复古风。最初在市场流行复古妆容、服装,如今就连复古的百货商店——供销社也有了新时代的模样。
酒的种类有很多,但是近年来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的就是我们的本土酒——白酒。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等一系列名酒更是常年占据国产白酒的一线地位。大家在挑选白酒的时候也都喜欢冲着名气挑,觉得质量有保障,请客送礼也有面子。
姥爷一生中,做过的最让他自豪的职业,不是玩具厂的零工,也不是煎饼摊上的“大厨”,而是供销社的售货员。姥爷的职业经历:“供销社售货员”每次讲到那段历史,姥爷整个人都容光焕发,像是年轻了好几岁,“我是售货员里算盘珠扒拉得最好的,态度也最好。
现在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白酒在超市、烟酒店当中可是无处不在。就算上网购买也能令人眼花缭乱,可如果回到70年代,白酒可是一个稀罕的东西,想喝还需去供销社排队购买。我国白酒的历史十分悠久,在上千年的发展当中,逐渐形成了不同酿造工艺的白酒。
老十七大名酒,是1989年在合肥举行的中国名酒第五届评选会,评选出的出十七种名酒。十七大名酒包括茅台酒、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酒、董酒、西凤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酒、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酒、郎酒、武陵酒、宝丰酒、宋河粮液、沱牌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