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甜甜的打虫药仍是不少80后父母的儿时记忆。在这些有“驱虫情结”的家长眼中,打虫子似乎是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保健项目。孩子睡不安稳、脸上有白斑、总说肚子痛……都会想到“娃肚子里是不是有虫子了?
秋季,是驱蛔的最佳季节。夏季,蛔虫卵随着蔬菜和瓜果进到宝宝的肚子里,经过两三个月,他们慢慢地长大了,从幼虫变成了成虫。为此,在秋季驱虫正合适。但是,宝宝肚里究竟有没有蛔虫最终还是得去医院检查大便才能判断。不过,如果宝宝肚里有蛔虫,妈妈还是有迹可循的。
根据王先生遇到的问题,记者采访我市儿科专家,专家提醒,现在儿童感染寄生虫的概率大幅降低,在不确定是否感染寄生虫的情况下,不建议常规或定期给儿童服用打虫药,尤其是2岁以下幼儿,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儿童中,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蛲虫等),几乎有95%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感染。因此,对儿童来说,定时化验大便,弄清体内有无寄生虫,有哪种寄生虫,很有必要。有的家长,一发现孩子面黄肌瘦、食欲不振,未经检查便认为有虫,盲目服驱虫药后不见虫体排出,又再服,以致影响了孩子的健康。
这不就出现了这样一则新闻:砧板生熟不分致5岁幼儿感染肝吸虫。但随着生活水平和卫生条件的的提高,孩子几乎没有机会直接接触到虫卵,像蛔虫感染在中国城市里几乎绝迹,因此全民驱虫的时代早已过去,不需要常规性地给娃打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