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在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2公里处有一个当年日本打了1000米的深井,也就是说如果当年日本人再打深300米就会发现大庆油田,更为惊险的是,在680米时就会出现了井喷萨一井,不到一公里处也有日本人的钻井,也就是在当时如果日本人将钻井打深一点或者在油层较浅的区域多打上几口井,很有可能就会发现大庆油田。
这个问题的答案,简单地说,是这样的:原因一:石油勘探并不是东一铲、西一铲到处随意打洞,石油勘探的逻辑是这样的:先从理论上分析,哪个板块、哪个大陆、哪个地区可能有大规模油田,然后有针对性地,选址钻孔勘探,然而在1930至1940年代,当时世界上关于石油分布的理论并不成熟,当时包括日本地质学家在内的全球地质学家,普遍认同“海相生油”理论,根据当时的理论,内地大陆“不可能”有大规模油田,所以,当时日本人压根没想到大庆会有油田,一直到了1950年代之后,才逐渐有地质学家提出“陆相生油”理论,并提出:东北地下应该有石油,在这个新的理论指导下,新中国才在黑龙江加紧勘探,很快在大庆发现了大油田,所以,日本人控制东北十四年,没发现大庆油田,主要原因是因为指导理论落后,不过当时并不仅仅是日本理论落后,其实全球都一样落后。
1959年,我国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现了当时中国的最大的油田,时值新中国建国十年大庆,国家就将这个油田的区域命名为大庆油田,至于大庆油田的具体位置,在当时是保密的,但是我们东邻的日本相关部门,仅仅通过我们国家报刊新闻的相关报道,以及他们早就掌握的几十年前的东北地区的地理资料,就大致推断出了大庆油田的具体方位。
但不知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还是美国人的运气太差,当时的美国对中国石油矿藏的勘探一无所获。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特别是对于石油而言,在日本将近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乎就挖不到几滴油。
导语日本因石油资源匮乏发动侵略,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进行资源掠夺,而日本的目标是东北三省的石油资源。众所周知,东北三省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其中大庆油田是最为知名的油田,然而在当时日本的侵略活动中,却没有发现大庆油田的存在。
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让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石油有着“液体黄金”之称,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可想而知石油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过大庆油田的成功发现,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