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大沙漠里,光伏发电真的很神奇,不仅能生产清洁能源,还能顺便搞搞绿化,在下面放放羊。早在2009年,欧洲就产生过类似的想法,打算用光伏板覆盖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来给欧洲供电,然而,没想到这件壮举却先在遥远的东方大国实现了。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6月12日,据央视新闻等媒体消息,我国距离最长的光伏灌溉治沙工程——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取得显著成果,已累计发出绿色电能突破500万度,有效实现了治沙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功效。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面对荒漠化危机,我国不断加大荒漠化防治力度,筑起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改善了沙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面貌。近年来,关于荒漠化防治的探索创新不断,其中,光伏治沙模式被视为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最新成果,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总面积1500多万亩,人们曾将这里形容为“滚滚黄沙,寸草不生”。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端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成为“三北”工程“三大攻坚战”之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
人民网鄂尔多斯11月9日电 (张聿修、张雪冬、实习生丁悦、朱昱晗)11月8日下午,“不一样的内蒙古”主题宣介活动暨全国经济媒体内蒙古行采访团走进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了解“沙漠腹地”蝶变“能源绿洲”的脉动。
中新网新疆新闻11月24日电(买热古·买买提 米日古·多力昆)近年来,麦盖提县紧紧围绕能源清洁、安全、高效发展的总目标,聚焦国家“双碳”战略,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抢抓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机遇,依托沙漠边缘优势,大力发展沙漠经济、新能源产业,实现光伏发电与沙化治理双重效益,助力
【来源:中国民族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一排排光伏板整齐地排列着,像是一幅蓝色画布在沙海中熠熠生辉。然而在过去,“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是人们对这片沙海的印象。在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拍摄的“骏马电站”。
中新网新疆新闻7月2日电(程磊)今年以来,沙雅县坚持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可持续发展的防沙治沙战略,创新采用“光伏+发电取水治沙”新模式,抽取地下苦咸水种植梭梭林,破解了沙漠边缘植绿缺水难题,探索出一条防沙治沙新路径,让沙漠逐渐穿上“绿衣”。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11月28日上午,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顺利实现“锁边合龙”。中国如何“锁死”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总结下来就靠“三件套”↓一、生物治沙在水资源条件比较好的区域,在沙海中将沙丘推成平地,种植各类防沙抗旱植物,稳沙固沙。是使用最广泛的治沙方式。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 通讯员 张锡辉6月12日,塔里木油田尉犁县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现场,一条条滴灌带整齐铺列,滴灌带旁的罗布麻在这片占地200亩的“农光互补”项目示范区内扎下了根,枝丫随风摇曳。这是塔里木油田首次与地方政府携手实施的“农光互补”防沙治沙项目。
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光伏+治沙”是治理荒漠化的重要举措,“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将“光伏+治沙”作为主要任务之一,要求将治沙与用沙相结合,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积极推动光伏发电与生态修复、现代林草业协同发展。
我有个更简单的办法:塔里木盆地沙漠里面全都铺上光伏板发电,光伏板下面必然会杂草丛生,杂草会保持水分,减少挥发,同时由于草多以后,湿度会增加,空气会变得更潮湿,100年后塔里木就变成草原,200后变成森林,500年以后,这里就是塔里木湖了,这方法可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