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童话都是美好的、温暖的、梦幻的。殊不知,很多经典的西方童话最初却是吓人的。16世纪以前,在西方是没有童话这个概念的,都是以民间故事的形式口口相传。直到16世纪之后,童话故事才逐渐落于纸端,被收集成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世峰你好,欢迎来到索菲爸爸亲悦读。上期咱们了解了,很多源自民间的童谣和故事,囿于历史的原因和认知的局限,最初的版本会带有一定的暴力血腥等不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比如《鹅妈妈童谣》和《格林童话》中的一些童谣和故事。
格林童话故事大家估计都可以倒背如流了,但是今天小Z要跟大家分享的童话故事并不是大家看过的版本,请心理承受能力稍弱的盆友自动屏蔽呦~1. 毁童年系列之格林童话灰姑娘2. 毁童年系列之格林童话白雪公主拜托拜托~看了表打漫画师小矛,想呕吐冲我来!
谁是世界上最可恨的后妈?谁是世界上最帅的王子?谁又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公主?《毁童年》第五集带你走进“真实版”童话故事白雪公主。还你个清白的皇后,屌丝的王子,恶毒的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被推倒;贞子倒贴王子;看儿媳公主和皇后婆婆的旷世大决战。
比如近年来就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引进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海姆的经典之作《童话的魅力:童话的心理意义与价值》、99读书人引进的《格林童话初版全集:全注解本》,以及乐府文化引进的《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作者是俄罗斯民俗学家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他雄心勃勃地想要对民间故事中反复出现的某些特征进行总结和归类。
我们现在看迪士尼的电影《花木兰》《冰雪奇缘》《长发公主》等都突出了大女主的地位,但在20世纪中期以前,在男权主义意识形态下的《白雪公主》和《睡美人》等电影,则是以勇敢的男性去解救弱势的女性于危难为主要叙事。
在《蝙蝠的故事》中,蝙蝠看见鸟类赢了就说自己是鸟,看见兽类占了上风就说自己是兽,最后鸟类和兽类都抛弃了它,既然鸟不能在鸟群里、兽不能在兽群中,那么人就会把蝙蝠的做法反过来用,便会在鸟中标榜自己是兽,在兽中假装自己是鸟,然后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岂不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