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静宁县田堡村的村民,这次听说三意社来演出,特意赶了两个多小时路,拉着90岁的父亲和全家人来会宁看戏。中途有点下雨,但没人离场,大家都冒着雨在看戏。气氛太热烈了,毫不夸张的说,在这看戏的能有好几万人。”甘肃戏迷张先生说。
陕西秦腔几大院团纷纷走出去,所到之处,戏迷人山人海。按照三意社的戏讯,正月十六至二十三,将在宁夏固原市彭阳县体育场,演出《黑叮本》《三滴血》《法门寺》《火焰驹》《玉堂春》《铡美案》《杨门女将》《五典坡·前本》《金沙滩》《五典坡·后本》《安国夫人》《周仁》《生死牌》《狸猫换太子》《母子恨》《龙凤呈祥》等二十本秦腔经典大戏。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安易俗社、西安三意社,还有宝鸡剧团、周至剧团,以及甘肃和宁夏的各大剧团都在轮番上演拿手好戏。总的来看,三意社是这个春节演出季的最大赢家,从大年初三一直要演到三月底,安排了近80场大戏。
【来源:西安晚报】不仅大戏精彩,还有名折荟萃——本届秦腔艺术节除了在西安的主体部分外,还有多台折子戏演出在渭南大剧院精彩上演。11月2日下午及晚上,西演·西安三意社就携12出折子戏精彩亮相渭南大剧院,为当地观众带去西安百年老社的青春风采。
在农历“二月二”正式结束新春巡演后,西安百年秦腔剧社三意社回到西安只休整了两天,“大团队”在3月15日又踏上了“春忙”的新一季外埠巡演旅程。西演·西安三意社社长侯红琴告诉记者,“在崭新的一年,我们希望把咱西安的秦腔,唱到更多地方,带着咱西安人的精气神,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
编者按:为展现陕西厚重文化底蕴以及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央广网陕西频道策划“诵读古韵 诗路长安——经典大家谈”系列报道,采访陕西省文化领域的代表人物、文化学者、诵读名家等,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陕西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承发展,展现陕西省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陕西实践
西部新闻网讯 (记者 张龙 海浪 张丽 摄影 刘国盛)长庆班长庆社三意社薪火传承120年秦腔国粹,《玉堂春》《火焰驹》《杨贵妃》慷慨唱响100载戏剧人生。10月8日,三意社120周年演艺史/100周年建社史纪念座谈会在西安易俗社小剧场隆重举行。
三意社基层演出场景 三意社供图“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秦安县城一多半的人都过来看戏了,上山的路已经被车和人堵住了。三意社的戏精彩绝伦、功底深厚,不愧是咱百年秦腔剧社!”甘肃秦安的一位戏迷这样说。只因戏好、角儿多、心贴心,三意社的到来让乡亲们一连多日过足了戏瘾。
作为第十届秦腔艺术节上的闭幕大戏,11月11日晚,由百年三意社创排的大型新编秦腔历史剧《无字碑》在西安开元大剧院精彩上演。在“万物生养赖日月,谁为日月发一声”的声声情深中,大戏以独特的艺术手法,用烈烈秦音,钩沉历史、讲述传奇,为本届秦腔艺术节画上圆满的句号。
5省区、30多家剧院、70余场演出——6月24日,由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戏剧家协会、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西安广播电视台、西安日报社承办,西北五省区戏剧家协会协办,西安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执行的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在西安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