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6月28日下午,经济导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东营市是国家首批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市,东营试点项目分布在40个片区,总面积17.98万亩,其中拟开发耕地后备资源6.39万亩,计划新增耕地3.48万亩以上;改造提升盐碱耕地11.59万亩。
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省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人民网记者:请问东营市作为国家首批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市,是如何推进试点工作的?何宪卓:东营试点项目分布在40个片区,总面积17.
来源:【新黄河】新黄河记者:杜林 6月28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省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情况。东营市是国家首批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市,发布会上,东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宪卓介绍了当地推进试点的有关情况。东营试点项目分布在40个片区,总面积17.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郭玲)在改良的盐碱地里种棉花、打瓜、花生、肉苁蓉,用盐碱水还原海水养乌头鱼、金鲳鱼……2024年,且末县被列为国家级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落实中央补助投资支持且末县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
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补充耕地后备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战略意义。5月3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牢记嘱托 走在前 挑大梁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山东加快塑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情况。
来源:【中国吉林网】2024年12月,前郭县查干湖镇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项目成功完工。该项目不仅在短期内实现了新增耕地453.35公顷,而且通过一系列土壤改良和灌溉排水工程,使得曾经的盐碱地转变为稳产高产的水田,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重要力量。
李殷婷 济南报道6月28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省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情况。作为国家首批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市,东营试点项目分布在40个片区,总面积17.98万亩,其中拟开发耕地后备资源6.39万亩,计划新增耕地3.48万亩以上;改造提升盐碱耕地11.59万亩。
5月3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加快塑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情况。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2年9月,山东省获批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试点工作在东营市开展,到2025年完成后,将新增和改造耕地15.07万亩,预计年增产粮食7300万斤。
编前语: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第34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特展示山东土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盐碱地综合利用方面的具体路径,所取成绩以及未来规划,以探索其中蕴含的实践逻辑。
来源:【新黄河】新黄河记者:陈雪碧 1月1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干字当头 勇挑大梁”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刘振杰介绍,省农业农村厅把盐碱地综合利用,作为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的重要举措,深度挖潜、梯次开发、多元利用,推动各项任务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爱东营讯 日前,在河口区六合街道五号水库旁,麦田泛着淡淡的绿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河口分局土地矿产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学文一边仔细检查麦苗的长势,一边认真记录着数据,“麦苗长得不错,证明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省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滕双兴介绍,山东现有盐碱地近900万亩,改造利用潜力很大,是增产增收的“后备粮仓”。
2月底,春寒料峭中,景泰县芦阳镇沉默的黄土地孕育着新的生机与活力,曾经“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的盐碱滩,正在向米粮川、水产区、果蔬园华丽蜕变。受地质结构、土壤成分、地形地貌等多重因素影响,大量灌溉水长期有灌无排,致使灌区地下水位持续抬高,次生盐碱地不断蔓延扩大。
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省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请问,山东在盐碱耕地改造提升及耐盐碱品种选育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科左中旗宝龙山镇盐碱地改良项目区正在打井作业。 关永喜 摄中新网内蒙古新闻3月9日电 (刘文华 张都日娜)惊蛰时分,乍暖还寒。科左中旗盐碱地改良项目正加速推进,通过科学的改造治理手段,助力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保障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