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如果一个国家或民族没有一种统一的,并且被广泛认可的文字,那它内部的凝聚力必定会大打折扣。2020年3月18日,蒙古国正式通过了一份名为《蒙古文字国家大纲》的决议,要在2025年之前恢复曾经被弃用的“回鹘式蒙古文”。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蒙古计划重启蒙古文,内外蒙古迎来语言互通,目的何在?文|Severn编辑|S2019年11月25日,蒙古国宣称:2025年将重启回鹘蒙古文字。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在中国的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外蒙古一直都是中国的领土。但现在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独立的国家。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期间,沙俄政府与当地的活佛及贵族进行谈判,支持他们宣布独立。
1946年,外蒙古在苏联的帮助下成功独立,为了和我国撇清关系,蒙古国开始杜绝使用传统的蒙古族文字回鹘文改用西里尔蒙文。但在2020年时,蒙古国突然通过了《蒙古文字国家纲要》,表示将在2025年全面恢复传统蒙文回鹘文。
除了传统的回鹘式蒙古文以外,先后出现了元朝“帝师”八思巴创制的八思巴文,在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中叶广泛用于佛教经典翻译的阿利伽利蒙古文,从17世纪中叶开始通行于卫拉特蒙古的托忒文,在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喀尔喀蒙古寺院中使用的索永布文字等近10种文字。
北疆文化作为发轫于我国北部边疆地区的区域文化样态,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内蒙古地区一向是中国北方各民族生息繁衍、世代传承、依存交融的共同家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生于斯长于斯的各族人民在你来我往、交错杂居中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北疆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北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