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共中央〔1978〕7号文件要求:“党委切实加强对血防工作的领导,充分发动群众,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措施,做出显著成效,为早日实现毛主席《送瘟神》的遗愿,为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毛守白1912年生于上海,医学寄生虫学家,中国血吸虫病研究开拓者之一。1984年5月14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37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授予毛守白“里昂·伯尔纳”奖,以表彰他在社会医学,特别是在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这是我国学者首次获此殊荣。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泽东主席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写就的著名诗词《送瘟神》,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神州大地上,苗蛊盛行,传染病多发,瘟神来袭,千村万户都受到袭扰,以至于病死无算,万户空巷的凄惨景况。“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与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发生了一场由血吸虫引起的旷日持久的大瘟疫——血吸虫病,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建设的巨大 “瘟神”。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俗称 “大肚子病”。患者往往身体异常消瘦、极度虚弱,却挺着大肚子,无法正常地生活和劳动,严重感染者会造成死亡。
为应对这场大考,中国向全世界展现了自己的制度优势和大国风范,中华民族向世界人民交出了齐心聚力、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答卷。在这场危机中,中国的人民群众体现出来的巨大主体力量,让人在倍感振奋中也顿生百感之交集、万千之思绪。
在江西省丰城市的药湖湿地公园,每到春天,翻滚的绿色草浪充满生机。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这里曾孳生大量钉螺,而钉螺体内寄生着一种“致命杀手”——血吸虫。当人们接触到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最快10秒就会被感染,患上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传染极广、危害极大的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20世纪50年代,面对血吸虫病疫情的严重危害,毛泽东同志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亲自领导和部署消灭血吸虫病的斗争,并取得重大胜利。
但在上世纪50年代初,血吸虫病曾在上海郊县肆虐,因其死亡率高,是一种让人闻之色变的传染病。作为在这场血吸虫病防疫攻坚战中长达40年的亲历者,上海市爱卫办原副主任潘汉鼎讲述了上海消灭血吸虫病历经的历史阶段,回顾那段艰苦卓绝的防疫岁月。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易芝娜 通讯员 任海虹在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九龙岗,曲折的山路旁,有一块硕大的山石碑,上刻几个红色大字:陈心陶纪念地。中山大学与佛山市三水区共建的陈心陶精神教育基地包含5个场所,这片纪念地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