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英国职业盗捞者Michael Hatcher从我国南海海域打捞上一艘沉船,并命名为“哥德马尔森”号。这艘船上载有大量康熙年间的青花瓷器,价值惊人。一年后,Hatcher委托荷兰佳士得拍卖行公开拍卖“哥德马尔森”号沉船。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3家单位联合组成的深海考古队日前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在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海域进行第一阶段调查,近日在一号沉船遗址西南方向发现一个铁锚和一个箱子,铁锚和箱子相距约50米
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3家单位联合组成的深海考古队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在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海域进行第一阶段调查工作,近日在一号沉船遗址西南方向发现一个铁锚和一个箱子,铁锚和箱子相距约50米。戳图,看最新海底图片。
10月21日,从“南海一号”沉船中出水的200 余件珍贵文物,在南宋官窑博物馆临时展厅正式展出。那么,这艘古沉船上的瓷器究竟来自哪些地方,是怎么发现的,装载有多少文物,从何地起航又驶向何方,为什么会沉没?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文璇 实习生 李雨鑫编者按:“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至今已逾百年,几代考古人以坚韧的毅力和对历史的敬畏,在岁月的尘埃中探寻着人类的记忆与智慧。近日,纪录片《考古者说》在CCTV-9热播,讲述了六位考古学家非凡的考古故事。
我国首次在南海千米级海底发现大型古代沉船遗址今天(10月19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发布水下考古三个重要项目的考古新发现。其中,深海考古获得多项重要发现,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是我国首次在南海千米级海底发现的大型古代沉船遗址。
海上工作500天,载人潜水器(HOV)下潜63次,载人潜水器在水中时长542小时,带缆无人潜水器(ROV)下潜3次,提取文物928件(套)……这一串数字,凝结着考古工作者的心血与智慧,也开启了我国深海考古的新篇章。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内部。本组图/新华社发新华社三亚5月21日电 国家文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等21日在海南三亚发布我国深海考古工作近期取得的重大进展。2022年10月,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
早就听说了“南海一号”,早就想来看看这条“土豪船”,深中通道开通,我和老伴参加了“海陵岛湛江3日游”团队来到了海陵岛。意外惊喜,魂牵梦绕的“南海一号”竟然就在阳江的海陵岛。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给力的阳光,和煦的海风,金黄色的沙滩上有一艘巨大的木船,这条船长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