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经常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形容一个人的见多识广,这两件事在古代确实不容易做到。就说“读万卷书”吧。在一个纸张匮乏、出版印刷业不发达的年代,书籍奇缺,除非自己家里有藏书,否则单要觅得到书就得费一番工夫,更不用说还能读到“万卷”的程度。而那些能落在纸上以成书的“文”,虽然“一字值千金”有夸张之嫌,但也大多有启人心智、劝人行善或经世致用的价值,因此古人才会劝人们要“敬惜字纸”。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出自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的话,影响着很多人。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也有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现实中,不少人认为,既然读不了万卷书,那就行万里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