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解决了预付费消费此前存在的种种痛点,一种名为“先享后付”的消费新模式快速走红:消费者在进行预付费消费时不再需要预付一大笔资金,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支付平台进行签约,随后按照消费次数,或者按照一定的周期,由支付平台向消费者发起扣款后再支付给商家。
湖北日报讯(记者汪子轶、通讯员禹静)“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3月12日,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网购时要理性看待预售、谨慎开通“先用后付”,注意网络消费安全。今年3·15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九大行业协会代表作出放心消费承诺。
在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的痘院士专业祛痘·皮肤管理门店,记者体验“先享后付”服务时遭遇了一系列不合理的消费诱导行为。店经理夸大皮肤问题,诱导过度消费,并在签约过程中试图控制记者的手机进行操作。经理代替记者在《服务确认书》上操作,并全程录像和要求按手印。
近年来,“先享后付”的消费模式在预付费行业悄然兴起。然而,总台《财经调查》栏目近期不断接到消费者反映,他们遭遇的“先享后付”并非像商家宣传得那么完美。一旦签约,难以终止,如遇消费纠纷,解约时还要向商家支付违约金……“先享后付”缘何乱象丛生?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公布去年八大消费投诉热点。2024年,消费者投诉热点涉及多行业、多场景,从金融消费隐性收费,到预付式消费纠纷、电信服务乱象等等,反映出部分经营者在商品质量、营销和服务等方面存在着问题。
“先享后付”这一新兴支付方式已在电商与线下商家广泛普及,虽为消费者带来灵活性与便利,但也潜藏风险。日前,福建省消委会提醒,理性选择“先享后付”,小心潜在风险。据介绍,该支付模式易引发过度与冲动消费,消费者可能因先享受商品或服务再付款而决策随意,导致账单累积债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览青 上海报道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益受到关注。2月6日下午,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发布《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在去年消费者投诉热点中,明确指出“车辆统筹保险”投诉激增、“先享后付”隐患多、金融消费乱象不止等保险、金融领域的重点问题。
“自动扣款20笔,一分钟刷完1000元,没注意到默认开通(免密支付)被骗子钻了空子。”近日,有网友向红星资本局讲述,因为自己开通了“免密支付”,误点外链结果被骗。红星资本局检索发现,因开启“小额免密”遭受的损失让不少人饱受困扰。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马焱 通讯员 赵沅 3·15消费投诉,找潮新闻为了更好地诠释“激发消费活力”年主题的涵义,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乐享高品质消费,浙江省消保委与潮新闻联手推出的“放心消费·‘浙’里最美”栏目上线。
来源:中消协网站 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761886件,比上年增长32.62%,解决1211284件,投诉解决率68.75%,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