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999--1062)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天圣五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是宋代著名的清官。包公的故事长期在民间流传,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他是群众心目中向邪恶势力斗争的代表人物,向来为人们称颂和喜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能决定一个人的荣华,亦能掌握一个人的生死。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之初便立碑起誓表示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的人,之后的皇帝也不敢违背祖宗定下的规矩,所以宋朝的文人享有一定的言论自由,很少有官员因为直言纳谏而被杀,这一点,在仁宗朝尤甚。
在民间传说中,包拯,作为开封府尹,不仅能白断阳,为百姓主持公道,还能夜断阴、为枉死的冤魂伸张正义, 因为他铁面无私、两袖清风,所以,百姓们就私下称他为”包青天“。像“狸猫换太子”、“铡美案”、“血手印”等惊世大案,都是出自包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