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上了点年纪的人,大概都有过用绳子吊着水桶,在深深的水井里打水的经历。用钩担打水是在水面浅些的井,木桶不会沉底,制作木桶的工匠聪明,桶上重下轻,桶下到水面后,桶口会自动向下舀水,当水进大半桶时下重上轻,桶口就向上斜着,打水人把钩担上提下沉重复几下,听见井里扑通扑通几声响,清澈的井水翻着白白的水花,桶就装满了。
水的故事 张晓峰 我家住在黄河北岸的滩区里,村南不远就是黄河。别看离黄河近,吃水问题一直是困扰人们的烦心事。黄河水含沙量大,根本无法直接饮用;黄河是“悬河”,我们滩区的地势非常高,地下水水位非常低,从井里取水十分困难。
家里有劳力的还好说,对于老街上的那些店家,对于那些男人们都出去闯荡江湖的小脚女人,对于独守孤门的寡妇来说,这挑水就是一件伤脑筋的难事了,水是一天都不能少的,于是镇子上就有了挑水伕这个行当,年轻时的张老伯也就很适时地加入了这个行列。
相信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都知道挑水吃是怎么一回事。那时,农村人家的伙房有“四大件”,门里一侧是灶台,迎面是饭橱,一边放个吃饭桌子,另一边放个大水缸,村民一年四季都是去村上水井和干净的小河、水塘里挑水用,光是一天要用的水,就要花一早上的时间去挑,可想而知,那时农村人生活多艰难。
来源:环球时报挑水的父子。【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海英】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对人类的珍贵毋庸置疑,可你想象得到有人徒步几百公里只为去挑两小桶水吗?除非特殊情况,在印度每年都有一场声势浩大的挑水“拉力赛”,上一届“参赛”人数达到4000万人!
挑水挑水也是门技术活对于幼时的我来说,最难干的事情,恐怕就是挑水了。挑水,乡民都谓之“担水”,这是乡下孩子,特别是男孩子最基本的功课。那时,村子里的人还不知道什么是自来水,所有的饮用水都需要到井里去挑。那井很深,深者有两丈有余,浅者也有两米之多。
潮新闻客户端 陈春玲我觉得我们这代人之所以都能挑起生活的重担,与我们童年时期都挑过水,肩膀上压过重担有关。童年时,我感觉体力劳动强度最大的莫过于挑水。从老墙门出来,往右拐,踏着青石板路,沿着小巷深处走,便能看到杨柳掩映的月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