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阳光斜斜地照进院子,叔叔带着儿子、女儿、孙子,一大家子进门来。手里提着自家种的橘子、一篮子土鸡蛋,还有两箱牛奶。父亲总以为农村人走亲戚,倾家所有撑面子。父亲坐在藤椅上,照例问起“农民生活不容易吧”,语气里,依然带着几分城里人的优越,倒不是他有多瞧不起叔叔。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亲家虽然是一门半路亲戚,但关系着儿女的婚姻、小家庭,不能不重视。通常,我们会选择合适的机会,去拜访亲家,串门是不能少的环节。儿女结婚前,以“准亲家”的身份,去一探究竟,为儿女的婚姻把关,商议婚礼大事。
串门去,不约时间,看看炊烟就知道去的时间合不合适,去早了人家忙着,去晚了人家歇息了。最是炊烟停滞后10来分钟去,进门,碗锅刚刚收拾好,茶余饭后是最适合的造访时间,坐在阴凉里说说话,家长里短都带着炊烟的风情,每一句话都氤氲着烟火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