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岐山县剧团麻攀锋正式拜丁良生先生为师。至此,“丁家班”的队伍进一步壮大。丁良生,1957年出生于陕西岐山,18岁进入岐山县剧团工作,1983年正式拜入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贠宗翰门下。1994年,在时任西安五一剧团李爱琴团长的引荐下,丁良生进入西安五一剧团。
丁良生,1957年生,著名秦腔演员,陕西岐山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擅长唱工戏。高低自如,唱腔隽永,吐字清晰,扮相清俊,走红西北五省。是秦腔舞台上难得的须生人才,被称为当代秦腔须生之首。曾得贠宗汉教诲,以唱工戏擅长。
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草根戏迷,他们喜欢秦腔、热爱秦腔、演唱秦腔,为了给戏迷朋友一个展示的平台,2014年陕西电视台《秦之声》和甘肃电视台《大戏台》合作,举办《中国秦腔陕甘戏迷争霸战》,为两省戏迷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展示平台,宣传推广秦腔文化。
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化历史,中国的戏曲有3000多年历史,戏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大声腔。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的概念随历史的发展也有所变化,现在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指梆子腔、皮黄腔、昆腔和高腔。
上到八十岁的老人,少到三岁的小孩童,唱起秦腔那是有声有色,催人泪下。说起须生一角的名家,首属宝鸡市岐山县的丁良生先生,岐山县不单单臊子面出名,唱秦腔的后生个个可畏,秦腔文化在岐山县相当的浓厚,若不信,你就来蔡家坡。
半个多世纪前,浙江昆剧团创排昆剧《十五贯》,获得周总理“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美誉。记者从西安演艺集团·青年团了解到,经过一段时间紧张的排练,由西演·青年团排演的传承示范版秦腔《十五贯》今天将亮相舞台,让“老经典”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