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二十七、二九一十八、四九三十六……”当代人耳熟能详的九九乘法口诀,早在1800年前就被古人刻在了砖上。1981年在深圳南头红花园3号东汉墓出土的“九九乘法口诀”刻文陶砖,乃是深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李江才专注地摆弄着手中的黄色陶土,先用一块较大的陶土捏出双腿,再用一小团陶土制作头和手臂。基本造型完成后,他又给这个小陶俑做了一个略显夸张的莫西干发型。这是他第一次尝试这种另类且新潮的发型,“设计灵感”来自于这堂课的旁听生,一名在加拿大念初三的同龄孩子Kevin。
作品出炉啦!浙江在线·教育新闻网11月22日讯 (记者 陈丽丽) 11月19日周六,浙江小记者站的小记者们都很幸福——因为玩陶玩得不亦乐乎!这一天,近百名小记者来到了三墩小学的陶艺教室,在陶艺专业老师郑猛达的指导下,脑洞大开、设计出自己想象中的作品。“哇!都是作品!
立春刚过,阳光如碎金般从老木窗棂的缝隙洒落,漫过陈列架上的釉色陶器,在地面上晕染出一圈圈琥珀色光斑。案头摊开的《荣昌陶器》旁,一尊三足多环彩釉瓶泛着温润的釉光——这是今年78岁的罗天锡最得意的作品之一,曾在“首届中国四大名陶展”中斩获金奖。
阳光讯(李旭嘉 记者 梁永飞)陶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西安市未央区杨善寨小学陶艺社团是学校的特色社团之一,学生通过学习陶艺知识,增强了对我国传统技艺的热爱,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亲身体验泥土魅力,增强了动手能力、创新思维。
来源:科技日报 泥咕咕诞生于河南鹤壁浚县,迄今已经有1400余年历史,被称为“指尖上的活化石”。它是一种尾部有小孔、可吹响的泥塑小玩具。被吹响时,它会发出“咕咕”的声音,因此被称作泥咕咕。浚县杨玘屯村是泥咕咕的诞生地和集中产地,被称为“泥玩具之乡”“中国泥塑第一村”。
拉坯、刻花、修坯、压光、绘画……一堆松软的泥土,在拉胚机的旋转中,因一双巧手而不断变换着形状,最终成为各式各样新奇有趣的陶艺作品。时下,陶艺馆凭借着一块泥巴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去“打卡”。这个周末,就让我们一起去体验玩泥巴的快乐吧。
鲁网9月25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王紫宸)泥巴,对于孩子来说,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它简单到极致,可是又变化无穷。揉一揉、捏一捏,让泥巴变、变、变,会变出什么呢?近日,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幼儿园开展“陶”出快乐,与“泥”同乐陶艺课程活动。
保定市曲阳县是闻名中外的“雕刻之乡”,也是我国北派雕塑艺术的发源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曲阳石雕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客户为追求最佳的艺术效果,便要求曲阳雕刻艺人先用黄泥塑出所雕人物或动物的模型,等看后感觉满意了再让雕刻艺人雕制成石雕,曲阳泥塑艺术由此形成。
为丰富龙丰街道青少年儿童的暑假生活,营造温馨、安全的成长环境,日前,由惠城区妇联主办,龙丰街道妇女联合会协办的“少年儿童心向党 真情相伴护成长”——2024年惠城区暑期儿童关爱服务主题活动在龙丰街道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