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名字响彻云霄的文学巨匠,他以其浪漫主义的笔触,以及对社会的无尽关怀而闻名于世。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上层中产阶级家庭,父亲乔瑟夫·勒奥康·雨果是一名军官,母亲苏菲·特拉奥雷则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女性,家庭氛围融洽。
《悲惨世界》中十七岁的冉·阿让为了让自己的外甥不被饿死,偷了一块面包,结果为此坐19年牢。而在余华的笔下,《活着》中的徐富贵却是另一番模样,身为地主少爷的福贵嗜赌成性,败光了家业,父亲因此被他活活气死。
代表作是《神曲》,广泛反映了中世纪晚期意大利的社会生活和斗争。集中表现了世纪神学、哲学和科学思想的伟大成就,表现了新旧之争,表现了人文主义的萌芽,但带有浓厚的中世纪宗教色彩,表现了诗人在新旧交替时期的思想矛盾。
今年是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问世150周年。林达在这本巴黎故事的楔子部分用很大篇幅说了《九三年》中译本的出版历史:“这本《九三年》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在1978年出版的,这个译本的第一版注明是在1957年的5月,但是第一次印刷,却是在1978年的4月,中间整整隔了21年。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有这样一个镜头令人印象深刻:当地时间5月6日下午,在巴黎爱丽舍宫,习近平主席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赠送多部中国翻译的法国小说,其中有雨果的《九三年》、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小仲马的《茶花女》、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