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2月21日讯(通讯员 谢文彬 陈平成)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江永县胡美月位列其中。胡美月1963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镇,祖母高银仙为著名女书传人。
来源:环球时报 法国24小时电视台5月24日报道,原题:女书,女人之间的神秘语言 中国的女书,是一种传承了几个世纪的神秘书写体。在封建社会,很多妇女不能读书写字,很少出门。于是,她们发明了自己的语言,一种书写代码,在男人不懂的情况下进行交流。
来源:【华声在线】华声在线5月26日(记者 刘玉锋)“用三年时间了解背后的故事,才知道由女性发明的文字有多美,充满力量,希望我的片子,能让不知道女书的人知道女书,让知道女书的人更爱女书。”25日下午,纪录片《女书:潮起》新闻发布会在武汉举行。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宫哲兵与女书习俗传承人胡美月介绍发现女书之路。受访单位供图3月8日,“发现女书四十周年”纪念活动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举行。本次活动由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湖北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江永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主办。
来源:【湖南日报】5月13日,江永县上江圩镇浦尾村,来自镇中心校的学生在学做糖粑。近年,该校借助女书文化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转化传统的劳动教育理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将非遗文化贯穿劳动教育,实现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
来源:【华声在线】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刘跃兵“五一”假期,永州旅游火爆。不少游客表示,他们是从歌声中初识永州,慕名前来。好歌广为传唱,游客慕名而来以歌为媒,永州引来八方游客。本土原创歌曲《走,去永州》去年6月唱响后,至今总点击量超50亿人次。
来源:【湖南日报】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2月20日讯(记者 杨永玲 通讯员 胡萍 陈利敏)2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永州市3名传承人位列其中,他们分别是祁阳市陈兰秀、江永县胡美月、江华瑶族自治县赵雄。
中新社长沙7月29日电 题:中国“Z世代”为传统非遗江永女书注入青春活力作者 张雪盈季夏时分,19岁的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胡文欣端坐于案前,手肘空悬、垂目凝眉,一笔一画间,以女书字体呈现的“花好月圆”四字跃然纸上,其字形修长昳丽、古朴清秀,为炎炎夏日增添了一丝宁静。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唐亚新 黄欣然 “中华文化根脉的滋养,让台湾地域文化与湖湘文化枝繁叶茂”“丰饶动人的历史记忆,蓬勃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对湖湘文化一往情深”…… 6月3日,2023湘台文化交流季在岳麓书院启动。活动将延续至今年8月。
红网时刻新闻7月6日讯(通讯员 周恋覃 唐紫嫣)7月1日至5日,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5名大学生组成实践队前往江永女书文化园,对非遗文化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研、记录、传播,通过参观女书文化园和采访非遗传承人,队员们对于江永女书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2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其中湖南34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上榜,其所在的非遗项目包括桑植民歌、龙舞(板板龙灯)、花鼓戏、湘剧等。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湖南)一、传统音乐1.
湖南日报8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余蓉 通讯员 朱晓燕 袁婷 谭竞)探索女书发展,助推非遗传承,7月27日到29日,湖南师范大学云上书陌实地考察团走进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对当地女书非遗文化及文旅等文化传承内容开展调研活动。
红网时刻新闻8月16日讯(通讯员 肖封清月)近日,湖南工商大学暑期“三下乡”——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女书新韵,织梦云端”乡村振兴促进团队联合江永县文旅广体局、团县委,前往上江圩镇普美女书文化村进行实地调研与学习。团队成员在女书园门口集体合影。
千古诗文地 锦绣潇湘情——《跟着诗文游潇湘》开栏语每一次翻开永州的扉页,阅读这部“大书”,都如一场久别的重逢。“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永州雅称潇湘,历代名人不断用妙笔点化潇湘情韵,给后世留下数以千记的名篇佳作,饱含着对这方“汉唐古郡、山水名州”的浓情挚爱。
红网时刻新闻2月12日讯(通讯员 周恋覃 记者 左伊杨)新春佳节,正值寒假。湖南江永女书园里,那份浓郁的节日氛围与文化热度丝毫不减。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与古朴的建筑相互映衬,宛如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