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教育部日前发文,确定10个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及1个建设试点培育。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紧布局未来产业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高度重视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工作,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地方政府和科技领军企业协同,着眼未来产业重点方向,依托高校优势学科,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基础,以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培育引进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探索“学科+产业”的创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专业化能力,构建未来产业应用场景,加快集聚人才、技术、资金、数据等创新要素,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和孵化高地,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为后续复制推广积累经验,引领新时期国家大学科技园升级发展。
各赋权试点推荐单位:根据2020年2月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的《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经有关部门及地方推荐,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确定40家试点单位,全面启动了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
资助发表SCI论文近600篇,出版专著6部,组织《Gondwana Research》《Ore Geology Reviews》《Acta Geologica Sinica》《岩石学报》等中英文专辑多期。
现代大学的职责,除了教书育人,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之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在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来自一流大学的科研力量再次成为主角——这十个重大科研成果中,有8个是由大学研究团队主导或参与完成的。
科技部最近发布《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关于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启动的通知》,20所高校被列入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名单,试点期限为2年。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复旦大学等上海4所高校位列其中。
在科技部最新公布的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总共有10项科技成果入选,而这些科技成果则来自于我国不同的科研单位,其中有8所高校主持或参与了其中的部分科研成果,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10项科技成果以及相关参与单位,从而展望一下这些参与单位和高校在未来将会有怎样的未来。
最近公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制造技术与重大装备”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安排公示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重点专项2021年拟立项项目安排公示显示,7所高校的项目入选,分别是南航、北理、浙大、中石油、国防科大、复旦、西电。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科技部正式对外公示12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共计113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拟获立项,包括142所高校拟立项项目647项,占比为57.16%。其中,江南大学以8项立项数位居全国第21名,表现出色。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项目,中国农业大学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5项,包括重点项目21项、青年科学家项目7项、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7项,涉及基础研究和高新领域共12个重点专项,获批项目数居全国农林高校首位。
近日,和高等教育最为密切相关的两大部委相继发布了拟接收毕业生公示名单:9月18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在京直属单位2021年度拟接收高校毕业生公示》,紧接着22日,科技部发布了《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2021年度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接收情况公示》。
近日,2024年度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项目申报结果公布,我校申报的“心血管核医学诊断技术培训班”成功获批立项。这是山西省高校首次获批该项目,为我校乃至我省纵深推进与发展中国家在心血管核医学诊断技术领域的长期合作进一步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