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作品以《九三学社上海先贤》中收录的25位“九三先贤”的传略故事为基础,通过讲述前辈们的人生故事,带领更多社员了解和学习他们爱国为民的奉献精神、追求民主的道义担当、勇攀高峰的科学态度,在新征程上展现更多新作为。
1965年9月17日,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时任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研究员 龚岳亭:能够证明胰岛素究竟是不是全部做成功的话,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小白鼠的痉挛反应,那个小白鼠要痉挛的,要跳起来。
一代代中国科学家,以敢啃硬骨头的精神,为世界生物学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一台老柜子与高科技的实验场景显得格格不入。正是这个老物件记录了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的激动瞬间。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 石浩强编者的话: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药学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无数科研人员投身其中、群策群力,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本期我们邀请药学专家,盘点我国药学史上堪称“里程碑”的药物。
一座以科学家为名的博物馆,构筑起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家园。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馆!14.7万件实物、34.5万件数字化资料、上百万分钟音视频……500余位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浓缩于此。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的这座特殊博物馆,闪耀着共和国科学家的璀璨星光。
璀璨星空,从此有了一颗“王应睐星”5月6日,“王应睐星”命名仪式在上海举行。为纪念王应睐卓越的学术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将编号为355704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王应睐星”。 王应睐(1907-2001年),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现代生物化学主要奠基人和分子生物学开拓者。
中国从建国以来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以下分为两个部分介绍:80年代前30年(1949-1979)80年代后34年(1980-2024)分别取得的十大科技发明:1949-1979中国十大科技发明1.
毛泽东指出:我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共计一百零五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以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
王应睐: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去探索王应睐(1907年-2001年),著名生物化学家,我国现代生物化学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他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之一,1963年他担任人工合成胰岛素协作组组长,坚持组织一支精干的队伍,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