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艘重型破冰船# 七〇八所牵头# 可破厚度2米以上冰# 高度智能# 使用绿色燃料# 主要部件国产化近日,中国船舶设计大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第七〇八研究所首席专家吴刚介绍:我国首艘重型破冰船的研究设计工作正由七〇八所牵头稳步推进,一旦投入使用,该船能在北极和南极执行长期
4月8日,“雪龙2”号缓缓驶入香港尖沙咀海运码头,展开为期5天的首次访港行程。 新华社发 ◎“雪龙2”号总共10层,露出水面部分高度40米左右。 ◎总长约122.5米,排水量近1.4万吨,最大宽度22.3米,定员101人。 ◎是全球第一艘实现艏向、艉向双向破冰的极地考察破冰船。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赴广州特派记者 赵觉珵 邓孝慈】编者的话:我国高校首艘、国内第三艘具备极地科考能力的破冰船——“中山大学极地”号,近日顺利完成渤海冰区试航任务后返回母港。《环球时报》记者独家探访了该船。
我国极地科考的大国重器——“极地”号破冰科考船,近日出坞下水,并将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承担科考任务。这是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破冰科考船。“极地”号到底长啥样?跟我们走进中国船舶广船国际的生产基地,揭开这艘破冰科考船的面纱。
中国自主研发的"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是中国极地科考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大国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作为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在极地装备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式发展。·【核心技术突破】:→1.
来源:【人民日报】7月5日,中国第十四次北冰洋考察队“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山东青岛奥帆中心码头起航出征。作为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于2019年首次参与中国极地考察,并在今年4月顺利完成我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任务。“雪龙2”号总长122.
央视网消息:中秋夜,月圆人团圆。三天前,也就是本周三(9月27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返回上海。科考队员们在历时了78天、15000多海里后,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回到祖国和家人团聚。此次科考,科考队完成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44项,从北冰洋获得了大量的有效数据。
执行我国第41次南极考察的“雪龙”和“雪龙2”号科考船,目前已经抵达南极大陆冰盖。“雪龙2”号正在执行破冰任务,带领“雪龙”号一起前往中国南极中山站的指定卸货地点。走近“雪龙2”号,全方位感受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的独特之处。
参考消息网6月26日报道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25日报道,中国新一代极地破冰调查船24日在广州交付自然资源部。报道称,“极地”号是中国破冰船的最新成员,此外还有“雪龙”号和“雪龙2”号,后两艘破冰船的任务是支持研究,并为中国在南北两极的7个考察站补充物资。
新华社“雪龙2”号11月30日电(记者 周圆)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和“天惠”轮于北京时间11月29日深夜进入浮冰区。两船随即开启冰区航行状态,“雪龙2”号开始为“天惠”轮破冰引航。11月30日,“雪龙2”号在穿越浮冰区。
现在的第一艘破冰船是俄国人设计的,他家那个地方没有破冰船,冬天的就别想出去了,1864年,俄国人把一个小轮船派洛特号改装成了世界第一艘破冰船,后来英国在1899年又帮俄国人建造了一艘耶尔马克号破冰船,算是第一艘在北极航行的破冰船了。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已在返航途中,总台随船记者也在持续发回科考过程的珍贵画面。不久前,“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航行到北冰洋加克洋中脊海域时,遇到了不少的厚冰区。我们的记者也记录下了“雪龙2”号破冰前行的全程。
新华社青岛7月3日电(记者曹嘉玥、张武岳)“雪龙2”号科考破冰船和“极地”号破冰调查船于3日上午双双亮相山东青岛奥帆中心码头,举办为期一天半的公众开放日活动。“极地”号是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调查船,于6月24日正式命名交付后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参观。
新华社香港4月13日电 题:“雪龙2”号:将“极地精神”带到香港新华社记者郭辛4月初,香港维多利亚港的早晨,当海雾渐渐散去,一艘红白相间的巨轮逐渐清晰。它高昂着船首的破冰艏柱,从遥远的南极冰原犁海破冰,缓缓驶进尖沙咀海运码头,开启访港之旅。
央视新闻客户端多项科考项目首次在北冰洋展开一起关注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考。目前,“雪龙2”号科考破冰船已在返航途中。在本次北冰洋科考期间,考察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寻找合适的海冰区域作为“冰站”进行作业。建立起长期冰站,多项科考项目也首次在北冰洋展开。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叶蓝 环球时报记者 陈青青】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4月8日起展开为期5天的访港活动。与20年前访港的“雪龙”号相比,“雪龙2”号无论是科技水平还是对极地科考的重要性,都有飞跃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