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7日消息(记者 万玉航 牛谷月)脑机接口如何影响未来健康产业发展?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是什么关系?量子信息科技产业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之一——“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现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牛朝阁 | 广东报道零接触就能实现新生儿数据检测;戴上手表就能随时监测血糖;小小一块LED屏幕不仅用来看,还能用来“拍”……有人说,就科技创新而言,在粤港澳大湾区,不新就不算是科技,不妙甚至不能算创新。口说无凭,有数据为证。
张江科学城7月28日,上海张江科学城迎来32周岁生日,同时也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张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0亿元,同比增长34%;截至今年5月底,经营总收入4602亿元,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营收1706亿元;规上服务业营收1347亿元,同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健康领域的重要创新策源地。武田中国将紧抓中国创新机遇,推动新的发展战略。”武田制药全球高级副总裁、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近日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世纪90年代初,看好中国市场潜力的武田制药开始在中国布局业务。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佳楠 实习生刘喜月 广州报道马斯克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已进入加州弗里蒙特工厂工作,华为HarmonyOS NEXT逐步进入测试阶段并开启商用,被称为AI革命的“算力底座”英伟达高端GPU长期供不应求……可以看到的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齐亚琼9月7日至8日,2024国家中心城市主题年会在郑州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成都、武汉、西安等地的专家学者齐聚郑州大学,围绕“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与特大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相关议题,深入研讨交流,为郑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面对新经济形式,中央多次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核心在创新。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细胞,民营企业具有与生俱来的创新优势,当仁不让地站在了引领创新浪潮的最前沿。
近段时间,DeepSeek的爆火引发热议,一些地方发文反思为何当地没有诞生如此现象级的创新企业;公众热议“杭州经验”,期待培育属于各地的“DeepSeek”。我认为,创新没有模板,越是前沿创新领域,创新的偶然性和未知性就越强,只有企业家通过不断地试错,才能够发现创新的机遇。
一个突破传统、面向未来,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改革新范式,正在超常规、有组织地深入推进。为加快未来产业人才的前瞻性培养和未来技术的有组织研发,2021年,教育部在北京大学等12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启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3年过去,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有何进展?
9月8日,2024浦江创新论坛第二天。“科创不仅在实验室中,餐饮也可能成为科创策源地。”在区域创新发展论坛上,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志强的观点引起了在场观众的共鸣。
而今,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座追“新”逐“质”的发展之城,正在上演“新风景”。这一年来,哈尔滨市深入发掘科教资源富集、产业基础坚实等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进一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点燃新引擎,增添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