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称,一名叫未印在的聋哑男子正在寻找自己的亲人。他儿时被拐,身上还带有伤痕,虽为残疾,但依然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并攻读到了麻省理工的博士学位。据中国蓝新闻,有寻亲志愿者称,未印在并非天生听不到,“是人贩子给打的,吃了药,把孩子整残了。”未印在本人。
近日,上海浦东警方在与多方共同努力下,帮助走失三十多年的聋哑人寻找回家路,再见到亲人时,双方都已满头白发。聋哑人小郝(化名)独自漂泊在上海。当年要强的他买了火车票来到上海打工,与家人一别就是33年。思乡已久的他在义工和民警虞世杰的帮助下,最终确认小郝家乡就是内蒙古赤峰。
极目新闻记者 王佳文摄影记者 宋枕涛9月12日中午,在武汉市洪山区江宏新村的巷口,苦苦等待的56岁聋哑人黄茶根终于等来了数十年未见的家人。情绪激动的他眼眶湿润,凝视着姐姐和弟弟,不停地用手语询问着家乡的变化。
极目新闻记者 赵德龙视频剪辑 胡祉祺33年前,内蒙古赤峰市19岁聋人郝云看着兄弟姊妹都已工作,而他却在家无所事事,于是偷偷买了车票,决定外出闯荡。由于听不见、不识字也无法说话,在异乡多处漂泊的他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但他没有一刻不思念家乡。
33年前,15岁的湖南聋哑小伙张福民(本名刘堂国)不知为何走失到了福建厦门集美区东孚镇。他遇到了好心人陈先生,对方把他带到家中,本想着将其带回暂住,没想到这一收养就是33年。33年间,陈先生为其办理了户籍,取了新名字“张福民”,如亲人一般待他,在报警的同时还希望能帮他找到亲人。
对一名聋哑人来说,要寻亲有多难?湖南的曾平华或许可以告诉你答案。在陕西打工的他,拜托另一位会识字会用智能手机的朋友发布寻亲消息,寻亲志愿者发现线索后,还请了手语老师帮忙翻译曾平华的寻亲视频。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以后,曾平华成功回到老家,找到了自己的家人。曾平华是一名聋哑人。
今年年初,益阳安化县烟溪镇大阳村村民刘武辉的家族群里,堂嫂的姐姐发来一段短视频,视频中的男子在寻找自己的亲人,他穿着褐色外套、红色裤子,刘武辉一看,就指着男子的脸说:“这是我堂哥!”原来,寻亲人刘海勇早在约20年前不见踪影,一家人苦苦寻找无果。
直到10月15日,黄永国才最终慢慢拼凑出自己收留了3年多的“哑哥”的真实姓名、年龄,家在何方。2018年年底,在成都郫都区摆摊卖盒饭的黄永国一家,“认识”了住在桥洞下的聋哑流浪汉,从一开始在摊位上“吃饭不收钱”,到“来家里吃饭”,再后来,2019年3月,黄永国租下房子收留了“哑哥”。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张陈堰)近日,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寻亲之旅在十堰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陈必飞,一名在外流浪三十八年的聋哑男子,终于在警方与公益组织的不懈努力下,与家人团聚,圆了长久以来的回家梦。8月19日下午,白浪路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提供了一名疑似失踪人员的线索。
20年后见到爸妈用手语问候聋哑小伙不满18岁时被拐,志愿者帮其找到家人郴州永兴县,李生华的家。 组图/受访者提供 李生亮的近照。 潇湘晨报记者 满延坤 长沙报道 2003年,郴州永兴县不满18岁的聋哑人李生亮被人拐骗外出打工,从此再无音讯。
大皖新闻讯 马俊站起身,略微弯腰,做了一个木工刨木头的动作,又比了两根手指。“他说老二是木匠。”围观的邻居看出了马俊表达的意思,一阵欢笑。儿时与马俊经常打闹的邻居董见军退后几步,做了一个摔跤的动作,视频另一头的马俊咧嘴大笑,也模仿起了董见军的动作。
4月11日,我们直播株洲栏目报道了一起寻亲新闻。主人公是27岁的聋哑青年国俊。20多年前,他和家人失散,这么多年来,他从未放弃寻找,并且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扩大影响,帮助他寻亲。现在事情也有了转机。我们先来回顾下新闻。
近期,在浦东警方的协调帮助下,时隔二十七年后,胡峰终于和家人团圆。警方帮助胡峰与家人团聚。16岁时,胡峰因犯了点小错,担心爸爸打他,便独自离家藏在了一辆停在路边的长途汽车里,结果汽车一路把他带到了上海。
未印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生活照片12月17日,有听力障碍的寻亲小伙未印在、寻亲志愿者廖女士向红星新闻记者确认,未印在与原生家庭DNA比对成功,找到了自己的家人。未印在的父亲和姐姐都有精神残疾,未印在的母亲失踪,至今没有找到。
今天(3月4日),天目新闻记者从上海警方了解到,近日上海警方与志愿者团队“流浪者新生活”帮助了一位在外流浪27年的聋哑人小胡(化名)找到了家人。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小胡的家人给志愿者团队与警方都送上了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