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界的江湖里,李嘉诚一直是个传奇人物,从一个小小的塑胶花厂老板,摇身一变成为亚洲首富,他的故事仿佛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商战大片。中国是运河第二大用户,2021 年超 1500 艘中国货轮通行,中远海运每日经运河运输 3.5 万个集装箱。
2025年3月,香港首富李嘉诚以228亿美元将旗下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资产打包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其中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口,作为全球6%海运贸易的“咽喉”,成为舆论风暴的核心。
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实业公司拟以228亿美元向美国贝莱德财团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一事,引发了从官方到民间的激烈争议。这一事件的核心矛盾在于:李嘉诚的商业决策是否应服从“在商言商”的市场逻辑,还是需要优先考量国家利益与地缘政治风险?
前言十几年前的房地产行业,既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更是一个大染缸,有很多大老板因禁不住诱惑一头扎进去,结果却搞得自己和企业一身腥臭,但是就有这么一个人,虽然也身处于房地产这个大染缸当中,在里面上下翻腾,但却一直独善其身。
新华网香港1月9日电(记者牛琪 苏晓)香港长和系主席李嘉诚9日说,香港特区立法会应该通过政改方案,使香港政制发展可以行前一步。如果原地踏步,对香港的损害是无可估计的,香港人,包括他自己,都会成为大输家。
(央视财经《环球财经连线》)近来,关于香港或将收紧内地游客自由行政策的消息引发外界关注。26号下午,香港长和系主席李嘉诚举行业绩记者会,并对自由行政策和政改方向发表看法,他表示,如果收紧自由行政策,对香港就会有影响,而如果政改不通过,人人都将是输家。
在李嘉诚搭建自己商业帝国的一生当中,充斥着商业逐利与道德情怀的权衡之争。从中国内地“囤地升值”的精明算计,到香港动荡中的隐喻表态;从欧洲基础设施的豪赌式抄底,到巴拿马运河港口的避险腾挪,他的每一步商业决策都裹挟着冷峻的资本理性,却也因背离家国情怀而深陷争议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