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满时节,可以喝什么汤水除湿热?答:薏苡绿豆汤——绿豆味甘而性凉,皮寒而肉平,寒则入心而泻火,甘则入胃而和中。能益气力,润皮肉,厚肠胃,养精神,五脏能和,常食不忌。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苡仁属土,阳明药也,故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
湿气的产生和脾离不开,当体内郁积的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化热,从而湿热产生,紧接着它会随着气血的运行上升到肺我们的肝,使得身体出现胸胀,胁肋或者上腹胀痛拒按,食欲下降,心烦口苦,心中烦躁,手脚比较困重,大便稀溏,男性也会出现阴囊潮湿,或者痛风等难言之隐。
春天到了,又到了养肝脏的季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经过了寒冷冬季的“蛰伏”“收藏”之后,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万物开始复苏,体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春季是生发的季节,属木,与肝相应,在春季养肝,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岛等地,都有煲“清补凉”的习惯,主要在春夏两季饮用,用于健脾清热祛湿。在广东、香港和澳门等地区,清补凉是夏天清热去湿的老火汤,用淮山药、莲子、芡实、薏米、百合,红枣和瘦肉,或放入沙参、玉竹、陈皮、龙眼等健脾祛湿、润肺的材料,煮成汤或熬成粥。
经常上火?阴虚夹杂湿热?解读一个中成药,清湿热又养阴生活越来越好,吃的种类越多,但生活不良习惯却增加了,很多人营养过剩,湿气越来越重,经常消化不良,口苦咽干,小便都不畅快了。主要原因,还是湿热重,热伤阴,导致体内阴阳失衡,阴虚生内热,点赞收藏,教你滋阴清湿热。
时逢立秋,户外热浪滚滚,酷热难当。广东不仅“不见秋”,未来可能还会更热,同时雨水频繁,湿热严重。8月7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举办“岭南时令与健康专家媒体座谈会”,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知名中医给出立秋调理身体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