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中,司号员郑起所在部队与英军王牌部队遭遇,在战斗危急关头,他机智地吹响了冲锋号令,吓退了敌人的猛烈进攻,为志愿军大部队赢得了宝贵时间,最终在釜谷里战斗中,志愿军取得决定性胜利。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特等功臣、全国二级战斗英雄郑起的故事。
一般来说,冲锋号吹响后,部队就应该立即向敌人发起进攻。但上甘岭战役中,却有一次例外,冲锋号吹响后,战士们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即向敌人发起冲锋,而是故意延迟了几分钟,敌人因此吃了大亏,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个故事。
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在《朝鲜战争》一书中,将志愿军的冲锋号形容为“亚洲女巫吹出的魔笛之音”,只要冲锋号响起,中国军人就会不顾一切地冲过来,美军就会溃不成军,李奇微还坦言,志愿军冲锋号给很多美军士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兵团正在南方做着登陆台湾前最后的演练,一纸调令全员北上。这样是要冻死人的,志愿军第9兵团此役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 ,非战斗裁员数字高达3万多人,恶劣的天气和糟糕的后勤才是第9兵团最大的敌人。
在战前杨政委对二连长廖大珠说:老廖啊,我知道同志们非常辛苦,可战斗不允许我们休息,我们必须在敌人援军赶来之前夺下泸定桥,这是毛主席的指示,必须快速解决战斗,胜利则红军主力冲出敌人包围圈,否则凶多吉少啊!
其实美国人在之前一战的时候就经历过了日本人的万岁冲锋,但当时的日本人的冲锋和我们的志愿军相比是远远不足的,因为当时虽然日本人虽然也是冲锋,同样是不要命,日本人则是被迫服从上级命令或威胁赴死,如果他们不妥协的话,他们的家人和朋友都有可能丧失性命,但当他们面对强大美国人的攻击,他们也会害怕,所以他们的冲锋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这是一份由联合国13个亚洲国家联合倡议的备忘录,由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向中国外交部转交。早在11月30日,也就是第二次战役西线美军陷入绝境之时,眼见军事作战一败涂地,杜鲁门的核威胁没有吓倒毛泽东,反而让美国的盟友们大惊失色,世界舆论更是纷纷谴责美国试图扩大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