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1、国际先进水平!历时10年在合肥落成3月9日,大科学装置“夸父”学名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英文简称“CRAFT”)传来最新进展,其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体安装系统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系统研制水平及运行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下一代“人造太阳”又建成一项关键系统!记者3月9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大科学团队研制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体安装系统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系统研制水平及运行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万物生长靠太阳,是常识。他们日夜相伴的中国“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目标只有一个:让家家户户都掌握太阳的开关,让人类历史彻底翻过能源危机这一页。听起来离我们还很遥远,不过,中国“人造太阳”可是不断在进步。
光明网讯1月2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获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大皖新闻讯 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安徽合肥已经成为全球核聚变领域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3月9日,大科学装置“夸父”,学名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传来最新进展,其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体安装系统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系统研制水平及运行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安徽合肥“科学岛”上有一个名为“东方超环”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该装置有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汇聚了“超高温”“超低温”“超强磁场”等多项尖端技术,人们往往将它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
1月20日有中国“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取得新突破其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66秒“高质量等离子体运行”这是中国科研团队向着聚变发电的未来迈出的一大步也是人类向着清洁能源未来迈出的一大步中国“人造太阳”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因核聚变无限、清洁和安全的特性
1月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被称为我国“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取得新跨越,成功实现超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1月20日,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了新纪录。这一位于安徽合肥的实验装置,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什么是“人造太阳”?这一实验突破究竟意味着什么?人类离核聚变发电还有多远?
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什么是“人造太阳”?这一实验突破究竟意味着什么?
央视网消息: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人造太阳”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