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舌挢不下【成语拼音、注音】:shé jiǎo bù xià 、ㄕㄜˊ ㄐㄧㄠˇ ㄅㄨˋ ㄒㄧㄚˋ【成语释义】: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成语出处】:《史记·扁鹊苍公列传》:“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
寅,读音为yín,为现代汉语一级常用字。寅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字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于地支的第三位,与天干配合用于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用于纪年时,地支寅与生肖虎相对应。用于纪时时,寅时指的是凌晨三点到五点的时间段。
【成语名字】:目不见睫【成语拼音、注音】:mù bù jiàn jié、ㄇㄨˋ ㄅㄨˊ ㄐㄧㄢˋ ㄐㄧㄝ ˊ【成语释义】: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成语出处】: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意思是说,玄之又玄的道无处不在却处处在,运行在天地万物之间。然而我们却看不见,闻不着,听不到。看不见的状态叫夷,听不见称希,而摸之不得则是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