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目前有100多种针对COVID-19的疫苗正在研制中,但世卫组织之前也警告说,研发一种疫苗可能需要12到18个月。最近来自中国北京大学的科学家谢晓亮团队研制出一种新药物,不用疫苗就可以阻止新冠病毒的大流行。
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细胞》杂志,题为“Potent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SARS-CoV-2 identified by 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sequencing of convalescent p
近日,网络上关于“二阳”的声音引发关注。权威专家研判认为,当前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5月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昌平实验室/北京大学教授谢晓亮在一场学术会议上认为:从当前疫情的统计数据看(以北京为例),此轮疫情走势图较缓和,大概率不会出现今年初那样的疫情形势。
8月8日,在“高瓴HCare全球健康产业峰会” 新冠治疗性抗体及疫苗论坛上,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主任、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谢晓亮表示,目前为止,针对新冠病毒我们还没有小分子特效药,中和抗体有望成为新冠肺炎的特效药。
2015年阿尔伯尼医学奖得主、美国三院院士谢晓亮,在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主题会议上,为大家带来了好消息:他与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将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运用到在康复患者血液中寻找中和抗体,将寻找时间从年缩短到月,效率大幅提升。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北京昌平实验室曹云龙/谢晓亮课题组联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佑春课题组于2022年12月19日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Imprinted SARS-CoV-2 humoral immunity induces convergent Omicron RBD evolution”的研究论文,系统地探究了新冠病毒受体结合域”趋同演化“的机制,并前瞻性地对病毒未来突变演化方向进行了预测,为广谱疫苗和抗体药物的设计与研发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与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