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集团向德方捐助的第一批物资中国侨网4月22日电 据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微信公众号消息,在欧洲疫情蔓延之际,德国医疗物资严重缺乏,驻德国使馆每天都会接到德国各界大量求助电话和邮件,希望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4月初,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通过央视新闻连线,讲述了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医生托马斯·拉贝紧急向中国求助抗“疫”药品一事。托马斯·拉贝的祖父约翰·拉贝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曾与其他国际友人共同建立南京国际安全区,拯救了20万中国人的生命,因此被称为“中国辛德勒”。
当中新社记者近日拨通托马斯·拉贝的电话,这位德国老人反复提及的一个关键词是“感激”。托马斯·拉贝是德国著名的海德堡大学医院教授,同时也是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他的祖父便是中国人所熟知的“南京好人”约翰·拉贝。“中国人民同德国人民有着悠久交往历史和深厚友谊。而我本人及家族同样和中国人民有着密切的联系。”
约翰·拉贝的后人接受中方捐赠抗疫物资“中国人民从不会忘记向朋友施以援手”近日,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临时工作组从柏林出发,驱车近700公里抵达海德堡,将来自中国南京的口罩、抗疫药品和防护服,送给托马斯·拉贝和海德堡市政府。
帮助犹太人和帮助中国人,分别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关于这个问题,历史早就给出过答案。然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安定下来之后,迅速露出了青面獠牙,他们想雀占鸠巢,于是他们搬出了《圣经》,翻到书上的某一页,说:巴勒斯坦就是以前的迦南,这是我们犹太人的应许之地。
4月21日下午2点,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临时工作组驱车700多公里顺利抵达德国海德堡,专程将南京市政府筹集的一批防疫物资转交给海德堡市政府和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拯救大批中国人生命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本人手中,并转达南京人民的亲切问候。
交汇点记者从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了解到,4月17日,这批抗“疫”物资从南京飞抵柏林后,使馆便加急与海关对接。4月20日,德方完成了全部清关手续,物资安全运抵使馆。在德国疫情吃紧的情况下,如何将物资尽快送到海德堡和拉贝手中?如果走普通物流渠道,至少需要几天时间。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要求:
1937年12月,在华经商的德国人约翰·拉贝和十几位外国籍人士,发起建立南京国际安全区,为约25万中国难民提供暂时避难场所。不久前,拉贝的后代将《拉贝日记》原件捐赠给中国。有一个小小的疑问。作为一个纳粹党,拉贝为何会在战争中保护中国难民?
1937年12月,在华经商的德国人约翰·拉贝和十几位外国籍人士,发起建立南京国际安全区,为约25万中国难民提供暂时避难场所。不久前,拉贝的后代将《拉贝日记》原件捐赠给中国。在历史上,拉贝是怎么样保护中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