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清康熙十七年,此时距离吴三桂举兵反清已经进入了第六个年头,虽然吴周在上一年官山之战、两广之战等大规模战役中与清军交战并不落于下风,甚至局部战役中还能战而胜之,但是随着吴三桂的盟友王辅臣、耿精忠、尚之信相继降清,台湾郑经势力在经历七府连丧之后龟缩于福建沿海岛屿,清廷终于可以将全国的绝大部分的人力、物力用于湖南战场。
经过萨尔浒一战,后金击败了明军,打赢了立国之战。广宁溃败之后,辽西走廊实际上也被明朝放弃,明清双方在辽东的形势已经明朗得不能再明朗了,辽东都司的大多数城市已经处于后金的控制之下,山海关驻防的明军营兵不过四千人,而聚集在山海关的溃军流民却达到了七八万人之多,其中溃军五万多人,但都是蓬头垢面,手无器械,身无片甲。
此前在镇压李成栋反正事件时,满清调动定南王孔有德、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3王南征,最终让3王留守占领的地区,最终形成了定南王孔有德镇守广西桂林、平南王尚可喜镇守广东广州、靖南王耿精忠镇守福建福州的局面。
何腾蛟也由桂林出发,于5月27日进逼全州,清广西巡抚李懋祖、总兵余世忠二人弃城逃亡永州,西南明军开始大规模反攻,湖广百姓割去金钱鼠尾,裹网巾,以白布裹头,对清方占据的据点群起而攻之,擒杀清朝官吏,以迎接南明军队,线缙在奏报中说“惟是王兵退后,贼势愈张,非独常德一府失陷,而湖南、湖北百姓尽裹网巾,白布缠头,擒杀县佐,逼夺印信,公文阻隔,音信不通,大有可虑者。
前言大家好,我是阿飞,一个严肃活泼的历史爱好者。今天我们来讲一讲明金第四战宁远之战,此战为辽东三杰之孙承宗、袁崇焕对阵后金努尔哈赤和即将继位的皇太极。宁远大捷是明金战场上明军为数不多的胜利,本章且看大明王师如何抵御所向披靡的八旗兵勇。
1644年由东北入关的满清八旗,其中满洲兵不过6万人,却在两年内如狂飙般横扫华夏直打到广州。从军后弓马娴熟,单兵素质在入关前甚至就高于明军中最强的吴三桂“关宁铁骑”,加上又学习掌握了“红夷大炮”等技艺。
当然了,吴三桂没有那么大的胃口吃掉这五万南明大军,“不逾时而尽歼数万之贼,尸僵马毙,填谷蔽山,奔 溃赴水者,不可数计,江流为之暴溢,逃遁不满千人”这个很明显是清方官吏在奏折之中吹嘘的,当时云南人士写过一本《明末滇南纪略》记载刘文秀成功到达成都的部队大概还有三万多人,当然刘文秀最早带出的溃兵只有一万多,其他两万人都是在之后的一个多月中不断跑回来的,明军的真实损失数字是两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