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旋舞墓门的两扇石门出土时处于紧闭状态,它们高89厘米,宽43 厘米,厚5厘米,上下都有圆柱状榫,两扇门闭合处均有一孔,并用铁锁锁扣。中国水利报社 中国水事 2022-10-06 18:09 发表于北京。
在唐代酒肆中表演的胡旋女。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从西域传入的胡旋舞风靡一时。全国上下都在学这种“旋转、跳跃,不停歇”的舞蹈,其中有一位绝对意义上的“重量级”选手——在该项目上有先天优势的安禄山,史载他在唐玄宗李隆基面前跳胡旋舞“疾如风焉”。
央视网消息:隋唐时期,灵州即现今的宁夏吴忠市一带是连接长安与河西凉州的丝路重镇,现存于宁夏博物馆的胡旋舞石刻墓门让我们对胡旋舞这样“旋转如飞”的舞姿一目了然。胡旋舞石刻墓门出土于宁夏吴忠市窨子梁唐墓六号墓,单扇石门长88厘米、宽42.5厘米、厚5.4厘米,出土时用铁锁锁扣。
第二章 从敦煌飞天到杨贵妃的胡旋舞 中西文明交往的历史像一条流动的长河,文化艺术是河水激荡中跳跃的浪花。敦煌壁画中美丽灵动的飞天形象,就是丝绸之路上印度佛教文明与中国道教文化乃至希腊文化元素交互碰撞所激起的一朵绚丽的浪花。 一、何为飞天?
【谈文绎史】作者:孟丹娜(燕山大学副教授)最近,一段舞蹈视频在网上火了。某舞蹈学院院长,年岁稍长,身材稍显肥硕,他领舞在前,身后是几位身材健美的青年舞者。这位院长舞者一改人们对舞者身材的刻板印象。有人说,铁汉柔情这个词有了生动的画面。
三彩胡旋舞凤首壶腹部呈椭圆形,内圈是盛开的花卉纹样,两侧有浮雕状的模印纹饰,周围有流云,中间主题图案是一位正在翩翩起舞的舞者形象,舞者头梳双髻,手握长巾,左臂高举,右手置于胸前,单足踏在莲花之上,长巾随着她的舞姿在空中飘荡,曼妙的S型身体极富律动之感,这样的舞者形象在敦煌壁画中多次出现,学者们认为它正是文献记载的著名的胡旋舞。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优美浪漫的胡旋舞,从西域传入,风靡中原。如今,在古都西安的舞台上,胡旋舞穿越千载展新颜,淋漓尽致地展现着中西文化交融的美妙。
新华社西安5月16日电 通讯:弦鼓一声,回雪飘飖——这支来自西域的舞蹈为何火了千年?新华社记者淡然 眭黎曦 孙正好“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优美浪漫的胡旋舞,从西域传入,风靡中原。
【溯源甘肃】魏晋南北朝时期甘肃的乐舞艺术敦煌壁画中的胡旋舞酒泉丁家闸魏晋墓壁画 《奏乐图》河西魏晋墓壁画 《奏乐图》铜铙图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西凉乐》为代表的艺术创新,鼓吹乐、横吹军乐的盛行,佛教音乐的传入和异军突起,都使这一时期甘肃的乐舞艺术既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充满浓郁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