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昨天的内容,今天继续看金刚经第二十五品化无所化分。化,化无所化,化就是度化的化。唐代以前用化,唐宋以后用度,化就是变化,通俗点说,化和度都是一个意思,现在叫教育。有人把化理解成感化。好,我们继续来看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
我们继续昨天的内容,今天继续看金刚经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的问题问过好几次了,须菩提这次有点晕了。以前问过,如来可以拿实像见吗?须菩提言,不可以啊,现在又问了,可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吗?
我们今天继续交流金刚经的第一品,法会因由品。品就是段的意思。法会因由品说的是当时的环境,我们接着看经文。尔时世尊。食时。食时。就是该吃饭的时候,吃饭有讲究,他的戒律是日中一食,每天只吃一顿饭,在十一点半左右化缘。著衣持钵。
我们接着昨天的内容讲。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很多人学佛,都被色声香味触法给骗了。六根六尘里面影响。不应住色生心。一切境界,一切现象,都不是,都不是佛。譬如有人一打坐,诶,我身体气化了,我感觉很好啊,我眼睛看到光明了。这都是着相了。
如何能如如不动?金刚经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只是朗朗上口夸夸其谈的能说自己读过金刚经而已,会其中的几句话而已,其实很多人不知道金刚经到底说了什么?这部经典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其实,金刚经主要就是解决一个问题,那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我们继续昨天的内容,看金刚经的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分。我们先来看原文。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说二十一品的时候提到过无法可说,这块儿更厉害,说了无法可得。须菩提问佛,您当年大彻大悟,悟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您的境界是不是没有得到一个东西呢?佛言。
我们继续昨天的内容,今天看金刚经的第二十四品福智无比分。第二十三品相当于一个结论,提到所谓一切善法,皆非一切善法,是名一切善法。简单说,你做一切好事儿,你不执着,执着了,那就是凡夫,不执著,那就是菩萨道。立人、就事,修一切善法,没有任何一个特殊的地方。
那是在很早的时候,佛在古印度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创办了一所学校,一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个学生。每天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佛就要穿好袈裟,拿着钵盂去化缘,然后把化缘得到的食品拿回来食用,吃完之后还要打水洗脚,然后整理好自己的座位,开始打坐练功。
我们接着昨天的内容继续讲金刚经。给孤独就是帮助那些孤独穷苦的人。就是个大善人。祗树给孤独园就是佛的讲堂。与大比丘众。男子出家叫比丘,女子叫比丘尼。比丘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乞食。就是乞丐,要饭的。现在的比丘就是出家人。
这个意思是说,就好像佛是大人,带我们这些凡夫状态的小孩去游乐场,每玩完一样好玩的,小孩子总想再多玩几次,赖着不肯走,佛陀告诉小孩不要执着一样游戏,于是小孩子又哭又闹,心不甘情不愿继续玩下一个游戏,同样的,这个游戏玩完了,又赖在原地吵着要再玩一次,等到全部游乐场的游戏都玩遍了,准备要回家时,小孩子又抱着游乐场大门的柱子不放,要死要活的哭闹不休,就是不肯离开这个好玩的游戏场,任凭佛陀一再解释这个游乐场是假的,只是个梦,但小孩子听不进去,哭得很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