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其中也不乏对此不甚了解,甚至是完全错误的现象存在。“和”代表日本大和民族,“韩”代表朝鲜民族,简单地说,就是现在日本和韩国、朝鲜的传统服饰,尽管在不熟悉的人看来,它们与汉服长得很相似,这也是和服与韩服受到汉服影响的证明,与前面一样,只要对汉服的形制有所了解,分辨这些服饰类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现在的好多景点为了展现古长安的风采,会用汉服表演等来吸引游客。来西安的游客大多会在网红地穿上汉服,打卡留影或是游览,从而身临其境的体验在古城的感觉。我的一位外国学生问我,“为什么有的人穿的汉服是扣子在右边,有的是在左边?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有区别吗?
皖西博物馆基本陈列展厅有一尊皋陶塑像,自上而下,头戴高冠,天庭饱满,浓眉善目,留着一绺胡须,身着深衣,腰系束带,手执笏板,脚着翘头方履。对于这一形象是否符合当时衣冠服饰规制,因时代久远,没有多少资料可以实证,后人研究也只能依靠相关文献及出土文物资料,加以研究和推论。
我们常说一句话:“衣食住行”,穿衣排在第一位,比吃饭还重要,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衣服就是这样的,穿在身上,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和审美情趣,所以说“佛是金装,人是衣装”,世人眼孔浅得多,只看皮相,不看骨相。
万荣民俗风情礼仪交往第一节 婚嫁古来本县婚姻为父母包办,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程序共六礼,一日纳彩,后叫求亲;二日问名,后叫系臂;三曰纳吉,后叫定娉;四曰纳布,亦叫纳征;五曰请期,后叫催妆六日迎亲,即完婚。现在演变为:一见面,二看窝,三订婚,四要话,五验礼,六完婚等六节。
编者按:2016年6月18日,在上海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上海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2016上海文化与收藏论坛”上,许礼平先生发表了题为《傅抱石与〈名家翰墨〉》的演讲。本文为演讲稿节选的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