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一例自体肺移植手术,为一名复杂肺部肿瘤患者带来新生。该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彻底根除了患者的肿瘤,更最大程度保留了健康肺组织和肺功能,显著提升了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55岁的陈先生(化名)一年前被确诊为左肺上叶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当肺部出现病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巨大影响,如何让病肺变“废”为宝?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胸外科开创性地将自己的肺“重造”后植回体内。近日,该院为一名53岁腺样囊性癌患者实施自体肺移植手术,目前患者肺功能恢复良好,并于今日出院。
“换肺”是终末期肺病患者活下来的唯一希望,如果能将患者的病肺变“废”为宝,将大大缓解患者苦等供肺的困境。1月9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为一名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实施自体肺移植手术。1月21日检查显示,53岁的周先生肺功能恢复良好,可以出院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晓敏 通讯员 师小勤 周厚亮“这两年来,我们心灰意冷过、绝望过,直到来到郑大一附院,我们总算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赵教授,您为我父亲的病带来了转机,使他获得了重生,为我们全家带来了希望!
沈阳市胸科医院胸外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复查患者——两年前完成东北首例自体肺移植手术的武大爷。比起两年前活动困难,胸闷气短极其明显的状况,现在武大爷精神饱满,说话中气十足,生活全部自理,每天打扫院落,种花养草,各项农活更是不在话下。
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成功开展福建省首例自体肺移植术,为广大肺癌患者带来新福音。60多岁的林依伯咳嗽了很长时间才到医院检查胸部CT,结果不幸发现左侧肺部长出巨大肿瘤,并且占据肺部中央,侵犯长段支气管和肺动脉,失去了手术机会。
五旬男子肺部的肿瘤侵犯气管,多种治疗方式都无法根治,要么只能切除右肺,严重影响肺功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专家团队“出招”,将男子的右肺取出后“重造”,再植回体内,这样既彻底清除了肿瘤,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肺组织。
如果把人体的肺部比作一块海绵,肺部吸氧就如同海绵吸水一般。而肺部纤维化就像变硬的海绵无法正常吸水和排水,正常肺泡逐渐被纤维性物质所取代,导致肺组织变硬变厚,患者无法正常地吸气和吐气,进而出现持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致死亡。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2日讯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树立行业精神榜样和价值标杆,潍坊市卫健委在全市卫健系统开展先进典型常态化选树宣传活动,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努力塑造“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群像。
在疫情形势严峻、医疗任务繁重的当下,北京协和医院统筹疫情防控与学科发展,精心筹划、创新形式、三会合办,于2022年12月14日至2023年1月9日召开54场次2022学科建设督导、科主任述职测评和科主任换届民主推荐会,凝心聚力擘画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从海口到上海,一场历经曲折的肺移植,让“熊猫血”大叔与上海市肺科医院紧密连接在一起……3月8日,65岁的秦先生来到肺科医院就诊,他患有急性加重特发性肺纤维化,间断咳嗽长达5年,气促4年。最近两个月,秦先生气促有所反复,稍事活动即气短明显,咳嗽白沫痰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