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很多关于运营商取消话费补贴的新闻,什么降薪之类的,感觉大部分是在博取流量呢。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文件要求:企业不得将本企业产品和服务免费或低价提供职工使用,确实需要的,应按市场价格公平交易。
其中,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2507.46 亿元、1297.53 亿元、972.2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0.31%、9.43%、9.21%,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280.67 亿元、79.84 亿元、22.6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9.53%、10.53%、11.56%,继续保持在 10% 左右的增长。
过去我们谈运营商员工的收入,但其实其收入并不等于工资,科普一下,运营商正式员工的收入包括了以下部分: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和职工教育经费等等。
工信部对三大运营商先后使出“虚拟运营商”、“营业税改增值税”等大招之后,在本月9日又有消息称,国资委对三大运营商又使出一记重拳“削减营销费”。与工信部不同的是,国资委这记重拳的效果更像是“隔山打牛”,它对消费者和手机厂商所产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三运营商的影响。
随着9月的临近,有关新一代iPhone的消息不断出现在各大媒体的版面上。虽然新手机还未正式发布,但苹果公司似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根据国外媒体的报道,包括Verizon、T-mobile在内的多家美国运营商取消了原有的合约机政策,新入网的手机用户将无法享受到运营商的手机补贴。
最近网上关于运营商取消员工们各项补贴的说法传得沸沸扬扬,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般在中国电信工作的正式员工们时不时会有因公开车出门的需要,那么这个时候给一点交通补贴或者说油费也是合情合理的,具体金额和岗位岗级都有一定关系,关键看开车出门的需求量。
近日有媒体报称,国资委给电信、移动、联通这国内三大运营商下发通知,要求其在3年内连续削减营销费用,降幅达20%,为降低费用,“存话费送手机”这一经典营销模式或将成为历史。记者市场走访咨询我市三大运营商发现,部分通信运营商已停止了“存话费送手机”活动。
运营商取消通信和交通补贴让基层员工很受伤,本来微薄的工资又少了一大截,据小编从身边的人分析,总体收入至少了20%的样子,美其名曰纳入工资总额管理,实际上工资总额是不能随意增加的,在营收和利润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其实就是大家得不到这个钱了。
2023年,正值盛夏,但确实是运营商员工的寒冬。5月份下旬,各大运营商将员工交通费、通信费取消。国资央企工资总额是固定的,纳入工资总额管理,实际上是用员工工资费用缴纳,就是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费用以取暖费名义发放,说白了取暖费也取消了。
其实不难理解,从6月份开始,三大运营商旗下各公司都将执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要求,取消通信费以及交通补贴,虽然这可能替运营商企业剩下大笔的成本开销,但对其业务体系也将造成剧烈的冲击,过去有通信费,公司统付,运营商员工毫无疑问都是中高端用户,同时也是各类自有基础业务的常驻客户,比如宽带、互联网电视等,还有就是运营商大大小小的专业公司推出的互联网产品、内容产品等,都是以自己的员工作为活跃用户的基石的,现在取消了通信费,员工需要自己承担各类费用,自然要开始斤斤计较起来,既然公司不再统付了,员工自然是能省则省,肯定不会超过120元,毕竟运营商的arpu平均也就在40、50块,那些基础通信业务自然是要退订的,本来就是融合套餐带进来的,现在融合套餐取消了,自然不会无谓给公司贡献话费,互联网产品、内容产品更是要退订的,本来就是政治任务强行要求的,现在要收费了,难道还留着过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