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神秘的大海总是吸引人类去探索今天是国际航海日我们来认识这本指导渔民安全出海的《驶船更流簿》抄本凝聚渔民世家400余年智慧结晶《驶船更流簿》是本什么“书”海南琼海潭门有一位老船长黄家礼他们家族从事渔业生产400余年一代又一代,把经验集纳、整理最终凝聚成这本《
中新社海口5月24日电 题:《更路簿》历史上如何引航南海?——专访海南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阎根齐中新社记者 尹海明 王子谦“学会《更路簿》,能当海师傅”。在海南岛沿海地区,曾广泛流传着一种航海手册——《更路簿》。《更路簿》如何为渔民指点迷津?
在琼海有座渔村与潭门镇主镇区隔水相望这里民风淳朴保留着最原始的渔村风情它就是排港村本期《向往的渔村·千年渔村“闯出”新蓝图》带你一起探寻琼海市潭门镇排港村的渔家风情排港村位于国家级潭门中心渔港一侧,与潭门镇墟隔港相望,北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相连,扼潭门港出海口,地理位置优越独
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属于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众多文化遗产的节日也是我们文博圈的一大盛事迎涛踏浪 耕海牧渔 忆往昔峥嵘岁月一桅当先 勇立潮头 承先辈赶海精神为庆祝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承文化遗产精神,使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推
南海网记者 杜倬荷 实习生 王栅栅2025年1月31日18时,海口的天空染上了一抹灰。海南历史文化研究专家、苏轼研究专家,海南大学人文学院退休教授唐玲玲因病医治无效,在海口离世,享年90岁。唐玲玲祖籍广东,1935年4月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
中新网海南琼海11月12日电 (李桃)由斐济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斐济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南海·更路簿——专题展览,现正于斐济中国文化中心展出,将持续到12月9日。图为南海·更路簿——专题展览活动现场。
中新社海口5月22日电 (记者 张茜翼)22日,亲友与海南历史文化研究专家、海南渔民航海“更路簿”破译者周伟民告别。5月20日,周伟民因病逝世,享年91岁。海南大学在此前发布的讣告中称:“周伟民先生一生诲人不倦、桃李芬芳,他以活跃的学术思想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引领着一代又一代学子。
琼海潭门镇80后返乡创业青年、“更路簿”非遗传承人王振忠:玩音乐的“渔三代”跨界闯海■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子仪 林博新8月15日下午,沉寂了3个半月的潭门渔港码头又再次热闹起来。码头里,渔船有序停靠,渔民们抓紧时间保养船机,修补鱼网。沿着蜿蜒的河道,不远处的入海口一片苍茫。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此基础上改进发明的罗盘后被广泛应用于航海使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逐渐成为通途今天是第20个中国航海日我们来认识宋代彩绘立人持罗盘陶俑 TA的发现证明早在宋代我国就已使用罗盘宋代彩绘立人持罗盘陶俑于1997年出土于抚州市临川区一个宋墓他身着黄褐色右衽
新华社海口3月23日电 题:乡愁引客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琼海探索新华社记者夏天在海南岛的东岸,沿海南环岛旅游公路进入琼海地界,彩砖琉璃瓦的村屋随处可见,窗沿房梁的彩绘讲述着琼海人早年“下南洋”的故事。
南宋末年,阿丘是一名泉州的舟师,负责福船的领航。因为泉州人多地贫难以耕种,阿丘的祖辈决定造条船,到海的那边去寻找生机。造船和领航的手艺代代相传到了阿丘这代。那年,他们的福船从东南亚归航,不小心触礁了,幸好福船有水密隔舱设计,才得以脱险。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5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在南海“观天”》的报道。走进位于永兴岛的海南省三沙市气象局,在2楼党建活动室可以看到一整面墙的黑白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早年间气象台站的建设故事。模糊的老照片,定格了上世纪茅草屋、杉板房、破旧小楼的真实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