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津滨海客户端】津滨海讯(记者 张广艳)记者从东疆综保区获悉,近日,天津凯胜海洋工程设备有限公司与中海油服合作,成功交付“湾钻3”海工平台,这是东疆今年交付的首艘平台,为后续海工平台处置提供良好的示范意义。
主持人:近期,由海油发展在津建设的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基地主体结构封顶,这也是本市首家海洋工程领域的5G综合性智慧工厂,将推动海洋领域技术装备及工具设备国产化,做优做强海工装备产业链条,助力天津“海洋强市”建设。
德赛是一家集投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运营公司,企业秉承“技术领先、服务先行”的理念走出了一条特色品牌发展路,自升式平台、滚装船、拼装船舶等系列产品销售遍及世界40多个国家,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一致认可。
【编者按】今年是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40周年。四十载栉风沐雨,作为首批国家级经开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从一片盐碱荒滩蜕变成为一座现代化的产业新城,是我国经济规模最大、外向型程度最高、综合投资环境最优的国家级经开区之一。
来源:光明日报 在天津大沽船舶工程有限公司造船车间,一艘长10米、宽4.2米的水陆两栖全垫升气垫船的船壳刚刚完工,即将安装动力系统。“这是一种特殊交通工具,航行时不需要考虑航道水深,可以直接跨越壕沟、暗礁、沙丘、泥潭等各类障碍,停靠时也不需要码头,乘客在岸上便可登船、下船。
本报记者 杨俊峰图为空中俯瞰上海市临港新片区滴水湖附近5年的变化(上图为2019年6月28日摄,下图为2024年8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 喆摄1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临港经济区赤水港码头,装卸作业在有序进行。
7月11日,与会者在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上了解水下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新华社天津7月14日电 题:中国临港经济发展向新发力新华社记者梁姊、隋福毅一台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的零件四散在VR培训教室中。
主持人:昨天(9号),中船天津为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华北地区首艘16000标箱双燃料集装箱船提前合同期172天交付,取得新年“开门红”。来听记者翟婧秋的报道。这次交付的地中海薇奥拉号16000标箱双燃料集装箱船是新一代巴拿马最大型集装箱船。
新华社天津7月13日电 题:向海图强 迈向“深蓝”——天津擦亮海洋经济“新名片”新华社记者李亭国家海洋博物馆里探索海洋文明、“匠说航海”科普讲座中了解海洋文化、亲海公园观赏日出东疆……2024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周主场活动正在天津滨海新区火热开展。因海而生、向海而兴。
记者6日从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获悉,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和调试的首套深水水下多功能管汇系统在海油工程天津临港特种装备制造场地正式交付,标志着中国海洋油气水下生产装备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和测试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11月10日至14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连茂君率市有关部门、滨海新区代表团赴新加坡开展为期5天的经贸促进活动,参加中新双边合作机制会议,密集走访新加坡重点企业,拜访政商界人士,深入对接新加坡优质资源,举行天津市投资环境推介会,全面宣传推介天津及滨海新区优越的投资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推动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促进重点企业增资扩产,以实打实的合作成果推动新津合作再上新台阶,为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来源:【津滨海客户端】00:00/01:08津滨海讯(记者 单毅 朱绍祥 报道 王鼎鑫 摄像)6月6日,记者从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获悉,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和调试的首套深水水下多功能管汇系统在位于天津港保税区的天津临港特种装备制造场地正式交付,这标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