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潇潇引言宋代是文人墨客兴起的时期,他们在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文人墨客的生活方式不同于一般人,他们追求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裕,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
读书,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有的人将读书看成一种消遣,在阅读中短暂逃离现实世界,从而进入另一片净土;有的人把读书看成一种交流,每一次阅读都是心灵和思想的碰撞;还有人将读书看成一种生命体验,在书中经历千百种人生……对于作家三毛而言,读书则是“永远的追求”。
【导读】10月26日下午,文汇讲堂169-5期“上海6000年(全称为上海文明探源工程:贯古通今向未来 上海6000年)”,在闵行区华漕镇王圻故里·赵家村鹿鸣影苑举办,主题为《史学大家王圻与隐逸士人陈继儒——晚明上海士人的民本思想与创新开放》。
对话青年画家刘少白:我追求的是一个中国传统读书人的状态孙茂勇编者按:80后的刘少白,俨然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的“民国遗少”。他喜欢叠石造园,种花弄草。喜欢穿长衫执折扇,提笼架鸟。喜欢听戏曲玩蝈蝈。善书画精篆刻的他自嘲不擅社交,但却神交了很多亲密的古人朋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的读书人应有的精神追求。他居住在横渠,人称“横渠先生”,后人将这四句话总结为“横渠四句”。它是读书人关怀天下的体现,提醒着人们读书、学习的真正目的。
是一位纯粹的中国读书人。半生苦读国学,双眸展望未来,修成了中国读书人纯正的人生价值观。万行史诗以《复兴之歌》为前奏,《追梦》为响鼓重锤,又以《筑梦》将华夏乐章推向高潮——奏出一部响彻云霄的中华史诗交响曲。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它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
该文借鉴美国密歇根大学托马斯·福斯特教授著名的畅销文学阅读指南书——《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中的“文学教授阅读往往会关注‘记忆’‘象征’‘模式’这三条关键特征”,并结合当前高考评价体系实际,提出了“承担指导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语文教师,是不是得掂量掂量自己具备不具备类似文学教授阅读文学作品的基本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