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胃癌大国,作为胃癌最主要的可控危险因素,提高公众对幽门螺旋杆菌的认知,是减少胃癌发生行之有效的方法。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对生长环境非常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长期生活于人体胃内的细菌。
2020年发表的一篇名为《Associ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the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的文章,纳入了47项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结直肠癌风险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增加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到幽门螺杆菌与胃部健康息息相关,长期感染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幽门螺杆菌能在胃部强酸环境中生存,常悄无声息地侵入我们的身体。那么,如何察觉和诊断这位“胃中不速之客”呢?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人群感染率近50%!6月3日,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等单位发布《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指出,我国居民幽门螺杆菌人群感染率近50%,不同人群感染率在35.4%~66.4%之间。
1、口口传播 共用同一食物器皿、咀嚼食物喂食、情侣接吻;饮食受污染的肉、牛奶、蔬菜、水;卫生习惯差等。2、粪口传播 饮食被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饮用井水等未经处理的水。3、共用器具传播 共用牙刷、水杯等容器和牙科设备。
来源:工人日报 近日,春节假期返工后,小张时常感觉肠胃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呈阳性。小张怀疑,春节前后,亲朋好友聚餐较多,或是由此感染。一起吃饭会传染幽门螺杆菌吗,平时如何注意防范?认识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HP),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细菌,主要寄生在人类胃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等单位今天(3日)发布了《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系统介绍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和疾病负担以及在我国的流行状况,并提出应对策略与建议。白皮书指出,我国幽门螺杆菌人群感染率近50%,不同人群感染率在35.4%~66.
我们的胃中存在着高浓度的胃酸,能杀死绝大多数的细菌,为胃树起“保护伞”。但是有一种细菌,却进化出了抵御胃酸的本领,能自如地在胃中生存和繁殖,并寄居在胃粘膜表面,它就是幽门螺杆菌(Hp)。其一旦入侵胃部,便可持续存在,经年累月地在胃里大肆破坏,可能导致胃炎、胃溃疡、胃癌接踵而至。
近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金银潭医院就诊的一家四口中,三人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Hp)。其中,刘先生(化姓)在住院期间检查出Hp阳性。和他密切生活的母亲、爱人、孩子也都做了Hp检测,结果显示仅孩子未被感染。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武田制药举办了“无幽家庭一小步、健康中国一大步”专场主题发布会,重点介绍了幽门螺杆菌治疗领域的布局,并围绕幽门螺杆菌的认知、筛查、治疗与倡导等多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和互动,并强调了家庭内部传播的风险及其对公共健康的潜在威胁。
感染幽门螺杆菌用不用治?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程芮:需要治,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根治。尽管从感染到进展为胃癌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但积极、科学地应对仍十分必要。肝肾功能障碍者不建议马上根治 即便查出感染幽门螺杆菌,也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立即做根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