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脑机接口,你首先想到的关键词是什么?意念驱动、超人、马斯克旗下公司“神经连接”(Neuralink)?或许再过50年,人们对脑机接口将有更多想象和体验。5月29日下午,在2023年中关村论坛的一场平行论坛上,“脑机接口创新发展”成为各界专家热议的焦点。
文 | 《中国科学报》见习记者 赵宇彤“太美了!”“太精彩了!”一幅青绿长卷前,舞者们衣袂飘飘、浅笑盈盈,轻盈地跃向台前、鞠躬示意。观众席掌声如潮,欢呼声经久不息。今年,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走进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三天四场、场场爆满。
【健康前沿】光明日报记者 秦伟利脑机接口的技术爆发期正在到来。前不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教授赵国光团队、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洪波团队共同宣布,全球首例植入式硬膜外电极脑机接口辅助治疗颈髓损伤引起的四肢截瘫患者行为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患者通过大脑硬膜外芯片植入实现自主脑控喝水。
“如同在豆腐上立一根针,还不能伤害豆腐”,难度极高的脑机接口技术正在迎来突破。不久前埃隆·马斯克的神经科技初创公司Neuralink宣布,其首次人体临床试验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而我国也成功进行了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
8月16日,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作为大会的一项重要内容,2023世界机器人大赛于昨天正式开幕。本次大赛分为科研、应用以及青少年三大类共四项赛事,旨在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并助力科研成果在多个领域实现落地转化。
作者:高小榕(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在科幻电影中,经常有这样的场景——残疾人可以用机械臂自如地弹唱,失语者可以重新“开口说话”,失聪者能再次听到声音,人类依靠“意念”指挥着庞大的机械……其实,这些神奇的场景并不仅仅是科幻想象,现实中,不断发展的“脑机接口技术”正是要在将来让这些变成
央广网北京4月27日消息(记者 朱冠安 实习生 陈嘉泽)脑机接口技术未来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科幻电影中的人机共生场景何时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目前脑机接口技术进展如何?在正在举行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带着这些问题,央广网记者采访了多位脑机接口领域的专家。
据多家媒体报道,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当地时间19日表示,关于此前他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神经连接”进行的脑机接口设备的首例人体移植,目前该移植者“似乎已经完全康复,并且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埃隆·马斯克说,该移植者已经可以通过大脑意念移动鼠标。
本报记者 冷舒眉 本报特约记者 任 重编者的话:随着马斯克创立的初创公司Neuralink此前宣布已获准进行首次人体临床研究,有关脑机接口的研究进展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到底什么是脑机接口,目前中外在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在科幻电影中,经常有这样的场景——残疾人可以用机械臂自如地弹唱,失语者可以重新“开口说话”,失聪者能再次听到声音,人类依靠“意念”指挥着庞大的机械……其实,这些神奇的场景并不仅仅是科幻想象,现实中,不断发展的“脑机接口技术”正是要在将来让这些变成现实。
大河网讯 大脑被视为人体最神秘、最复杂的器官。大脑中,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可以与其他神经元形成数百条上千条连接,构成了一个超级庞大的复杂网络系统,是人类一切感知、认知、情绪、思维、记忆等的根源,使得“读懂”大脑成了世界性难题。
杨丹梨鹭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残疾人用机械臂弹唱,失语者开口说话,失聪者听到声音,人类靠意念指挥庞大的机械……古往今来,许多人都幻想拥有意念隔空取物,意念真成的超能力。过去这些只能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画面,或许有一天你会亲眼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