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陈发虎领衔的科研团队,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关于青藏高原夏河丹尼索瓦古老型人类的研究成果(Middle and Late Pleistocene Denisovan subsistence at Baishiya Kars
刘宇萱 王耀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从甘肃省夏河县出发,向北40公里,翻越一座小山,就可以一览无余看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甘加盆地。这里绿草如茵、一望无垠,北侧有一个巨大的断崖,犹如横亘在甘加的一面灰白色城墙,名为“白石崖”。“白石崖”远近闻名。
中新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中国青藏高原发现的夏河丹尼索瓦古老型人类(夏河人)研究再获重大突破:通过对白石崖溶洞遗址发掘出土的2500余件动物骨骼进行传统动物考古学和古蛋白组学分析,特别对其中2000多件缺乏形态鉴定特征的碎骨进行质谱动物考古学快速筛选,科学家们最新确
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研究又有新进展。近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由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关于夏河丹尼索瓦人(以下简称为“丹人”)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刷新了青藏高原丹人的最晚生存时间,并首次揭示了其生存策略。
新华社兰州7月4日电(记者张文静、胡伟杰)由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于北京时间3日晚在世界顶级学术刊物《自然》上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刷新了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的最晚生存时间,并首次揭示了其生存策略。
一件出土于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的人肋骨化石,将丹尼索瓦人的最晚生存时间从距今约5.5万年刷新至距今约4万年。该研究由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共同主导,首次揭示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策略。相关研究成果3日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自然》上。
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团队近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的一项成果,让神秘的古人类——丹尼索瓦人再度走进世人视野。丹尼索瓦人是除尼安德特人以外,已知的另一支对东亚现代人基因有贡献的古老型智人。打个比方说,他们正是我们的远古“远亲”。
一直以来,甘南就被众多旅游发烧友称为“人间最后的伊甸园”、“中国的小西藏,甘肃的后花园”。甘南州有一个小众的景点-甘加秘境,是甘南最神秘的存在。甘加秘境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镇,南边接壤千年古刹作海寺,东边毗邻甘加溪豁,凌越北部的达力加山。
张东菊,女,博士,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校友。在穿越十六万年的漫长时空与青藏高原上的丹尼索瓦人对话的过程中,张东菊不断攀登学术高峰,在世界顶尖杂志《科学》《自然》上发表研究成果,登上“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领奖台。素材来源 | 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编者按: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