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上午9时,静安区彭一小区旧住房拆除重建基地启动选房摇号。首批选房居民在公证人员的见证下,陆续选出心仪的住房。72岁的包嘉龙老人摇到了“1号”,他围着小区新房沙盘转了几圈,最后选定一幢高层中位于15楼的住房。“距离‘新房梦’更近了!”包嘉龙说。
10月28日上午9时,徐汇区漕溪三村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完成钢结构主体封顶,实现主体结构施工约4天半完成一层的计划目标。这是继康健路341弄7-8号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后,徐汇区又一原拆原建改造案例,施工方中建科工集团不断迭代技术,再度运用“钢结构+”模式打开上海城市更新新气象。
在上海采访的那几天,每次与那些在老旧小区住了几十年的居民聊天,我总会在他们脸上看到一种混合着骄傲与愤懑的神情。当年能住进这样的住宅楼绝对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老房不再带给他们优越感,只带来各种生活上的不便。
原拆原建,早些年是件新鲜事,如今已经成为上海老旧住房成套改造的主流选择之一。住在静安区彭浦新村的钟阿姨是最早“吃螃蟹”的那批市民。搬进新房5年多,她仍时不时回想起厨卫合用、每天早上抢着上厕所的老公房岁月。郑阿姨则上个月刚刚拿到徐汇区康健路341弄7-8号楼的新房钥匙。
“多少年了,终于可以告别厨卫合用的日子了!”2月10日,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举行中兴路1377弄5-14号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生效仪式,现场锣鼓喧天、彩带飞舞,居民欢呼雀跃、热烈鼓掌。中兴路1377弄5-14号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生效仪式现场。
“新房子有阳台、电梯,还能厨卫独用,已经迫不及待想搬回来了!”红旗飘飘,锣鼓喧天。3月5日上午,静安区常德路695号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宣布实现100%的签约率,53户居民即将告别厨卫合用的日子,两年后回搬新居。
百分之百了!百分之百了!2024年12月31日下午,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瞿中居委会活动室里,打浦路339弄4-5号、6-7号以及打浦路303弄27-28号旧住房综合改造项目工作会还在推进。征收员从旧改征收基地一路飞奔过来,人还未进门,就先听到了报喜讯的声音。
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徐汇区再次传来旧改好消息。继日前湖南街道张家弄地块片区房屋征收100%签约后,位于枫林街道的天钥新村(六期)旧住房更新项目也于近日启动签约,仅用2天时间,就于1月23日实现全部628证居民100%签约。
一批新规划的出炉,意味着楼市又有了新的故事可以讲。但是却再也不是每个规划都是利好,没准还是利空。枫林路街道,之前在徐汇的楼市格局里多少有点像个小透明:连属于自己的板块名字都没有,一部分算徐家汇板块,一部分算万体馆板块,内环外的部分现在算给了徐汇滨江。
一座老房子改造,牵动几代人的生活变迁。上海徐汇区康健路341弄7-8号,李阿婆88岁,住在10楼,她在长长的飘窗上铺上席子,飘窗朝南光照充足,有时她坐在上面愣神。穿过大块采光玻璃,外面是绿水环绕的康健公园。秋阳洒下来,能照在小区庭院她47年前亲手种的一棵水杉上。
寸土寸金的上海内环,闻名遐迩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附近,分布着一片承载了半个多世纪记忆的老旧小区——徐汇东安新村。11月中旬,随着签约期截止,东安旧改项目实现100%签约。至此,这个上海史上最大单地块旧改征收项目,画上了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