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南是南京本土文化的活化石,随处可见的老街巷、老建筑都在诉说着城市的记忆,如今在门东历史街区东侧,老虎头小巷尽头,有一处曾被岁月尘封的地方,翻开了故事的新篇章。周处读书台“山水人文苑”经过修缮和更新,已初具形象,建成开放后将成为展示城南古迹历史文化的又一处景点。
在南京城南的居民住宅群中,和那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寺“光宅寺”一样,“周处读书台”也隐身于这幽幽深巷之中,置身在居民住宅区里。尽管知道地址是“老虎头44号”,尽管能够在地图上标出方位,但如果是没有去过的话,真的还是很难找到…
豆瓣评分从8.1上涨至8.4分,电影《周处除三害》成为春节档后第一匹黑马。该片的片名让人乍一看有点懵,其实它是有典故出处的,其中“周处”跟南京也有渊源,甚至有一处遗址“周处读书台”。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现场探访发现,位于老门东一带的这处遗址正在围挡施工中。
现代快报讯(记者 赵丹丹)6月19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规划资源局获悉,秦淮区周处读书台、光宅寺地块传统文化展示中心及社区配套服务用房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批前公示。周处读书台旁拟建设一处公园和一处基层社区中心。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近日对外公布,2023年11月该院在对南京市南部新城油库公园进行考古发掘的过程中,发现了三国东吴名臣张昭家族墓。这是南京地区继丁奉家族墓后发现的又一东吴重臣墓地,是东吴时期墓葬考古的重要发现。
春暖花开三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3月20日,一场“阅享春天 书见美好”主题阅读活动在宜兴市宜城街道和平社区周王庙内庭院举办。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火热上映的电影《周处除三害》中借用历史典故人物周处的庙就是如今的宜兴周王庙。
游览芥子园2023年4月15日,由兰溪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陈水河发起并邀请湖南浏阳的作家村姑名杨芳来兰溪作客参加的作家“纪实文学座谈会”活动,并邀请浦江作家徐水法、唐庆平、张丽丽、季娟樨、张锦吐、李海珍6人,还有金华作家伊有喜参加,兰溪市作家陈水河、刘鑫、姜绍绩、徐顺根参加了会议。
博物馆有看头,“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在当下成为潮流。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目前共有77座备案博物馆,依托丰富的文物和藏品资源,打造令人向往的“博物馆之城”。坐落于钟山脚下的南京博物院,诉说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6月22日,光明日报07版刊发《从历史中流过 向新征程奔涌——南京水岸发展调研》专题报道,其中聚焦“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秦淮河以及秦淮河畔的夫子庙景区,通过不断推出沉浸式表演、非遗数字化展示等新业态,打造了融合游赏、科普、体验等内容的文化产业,吸引大量游客在这里感受秦淮文化。
南京市秦淮区老门东文化街区东侧存有周处读书台。成长/摄近日,电影《周处除三害》在影院热映,其片名及背后的历史故事也引发了观众的探究兴趣。电影讲述了通缉犯陈桂林决定在自首之前,除掉排名在自己之前两名逃犯的故事,其行为是受了古代传说故事“周处除三害”的启发。周处在历史上实有其人。
“Citywalk”是近来颇受年轻人欢迎的旅行方式,指的是在城市里或随意漫步或探寻一些特色的景观路线,深度体验该城市的历史、人文和景观。其实,在中国古代,早就有类似“citywalk”的旅行方式。近代以来,坊间更是出现了众多旅行指南。
据南京市建委消息,今年全市城市更新项目清单已正式发布,62个更新项目中,续建26个、新开工36个,涉及新街口、大行宫、湖南路多个片区。作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经过4年多的实践,南京的城市更新已从样本走向量产,从“盆景”变成“风景”,激发了城市的发展活力。